《点绛唇》

时间: 2025-01-04 08:03:01

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

一声渔唱。

画个三高样。

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

寒潮涨。

石鱼酒舫。

漫叟知何向。

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赵彦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入阑干,亭亭波面虹千丈。一声渔唱。画个三高样。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寒潮涨。石鱼酒舫。漫叟知何向。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阳台边的景色如画,波面上映出千丈彩虹。一声渔歌传来,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江面上风波荡漾,吴松的浪花更加汹涌。寒潮涌来,石鱼在酒船旁游荡。漫步的老者,不知要去何方。


注释:

  • 阑干: 阳台、栏杆。
  • 亭亭: 高耸的样子,形容水面如镜。
  • 波面: 水面。
  • 虹千丈: 指水面上反射的彩虹,形容美丽的景象。
  • 渔唱: 渔夫的歌唱声。
  • 三高样: 可能指高山、松树等意象的结合。
  • 吴松: 指江南的松树。
  • 寒潮: 冷空气的侵袭,指秋冬季节的寒冷。
  • 石鱼: 石下的鱼,可能意指在水中游动的鱼。
  • 酒舫: 酒船,这里可能象征着闲适的生活。
  • 漫叟: 漫步的老人,象征着对生活的随性和洒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及渔夫的生活,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彦端,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受到了认可,以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为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江南水乡,作者可能在游历过程中,受到自然美的启发,表达对秋天的感慨与对渔家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开篇以“秋入阑干”引入,将读者带入秋天的氛围中,接着用“亭亭波面虹千丈”描绘出秋天水面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渔夫的歌唱声穿插其中,增添了生动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活力。“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波动,同时暗示生活的波折。此外,诗中对老者的描写,体现出一种洒脱与无所畏惧的生活态度,似乎在告诉读者要随顺自然,珍惜当下。整首词在优美的辞藻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入阑干: 秋天来临,阳台边的景色逐渐变化。
  2. 亭亭波面虹千丈: 水面如镜的波纹,映出绚丽的彩虹,描绘出秋天的美丽。
  3. 一声渔唱: 渔夫的歌声响起,打破了宁静,增添了生活气息。
  4. 画个三高样: 描绘出一幅理想的自然画面。
  5. 江上风波,更泛吴松浪: 江面上波涛起伏,吴松的浪花愈发显得生动。
  6. 寒潮涨: 寒冷的气流逐渐增强,预示着季节的变化。
  7. 石鱼酒舫: 石下游动的鱼与酒船形成对比,体现生活的闲适。
  8. 漫叟知何向: 漫步的老者似乎不在意方向,象征着对生活的随性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虹千丈”比喻水面上的倒影,形象生动。
  • 拟人: “一声渔唱”赋予渔夫的歌唱以生命感。
  • 对仗: “寒潮涨,石鱼酒舫”,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渔家生活,传达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哲理思考,表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成熟与收获,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 : 代表美好与希望。
  • 渔唱: 表现出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冷潮: 预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漫叟: 代表着对生活的从容与淡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2. “漫叟知何向”中的“漫叟”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3. 诗中描绘的秋天有什么特色?

答案:

  1. 自然景象包括秋天的阑干、波面、虹、江上风波等。
  2. “漫叟”指的是一个随性、悠闲的老人。
  3. 秋天的特色有宁静、美丽的水面、渔夫的歌唱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可将赵彦端的《点绛唇》与辛弃疾的《青玉案》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人生态度,后者则集中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情壮志,两者各具特色,展现了宋代诗词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