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武范司空》
时间: 2025-01-01 17:36: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灵武范司空
权德舆 〔唐代〕
上略在安边,吴钩结束鲜。
三公临右地,七萃拥中坚。
旧垒销烽火,新营辨井泉。
伐谋师以律,贾勇士争先。
塞迥晴看月,沙平远际天。
荣薰知屈指,应在盛秋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边境的安宁和对未来的期盼。上面提到的安边之地,吴钩所指的战斗已经结束,三公在边境守卫,七位将领聚集在中间。旧战场的烽火已然熄灭,新营地的水井清晰可辨。将军们在筹划军事行动,士兵们竞相争先。边塞的月亮在晴空下显得格外明亮,远处的天边沙地一片平坦。荣华富贵的来临似乎已经指日可待,应该是在丰收的秋季之前。
注释
- 吴钩:古代一种弯刀,象征战争。
- 三公:指三位高级官员,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力。
- 七萃:指七位将领,聚集在一起。
- 烽火:古代用来传递战事的信号,象征战争。
- 贾勇士:这里“贾”意为争取,勇士们争先恐后。
- 荣薰:指荣华富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59年-约818年),字子恭,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擅长描绘边塞风情,表达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士人的激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边疆的安定时期,反映了国家的稳定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提到的“灵武”是唐代的一处重要边防区域,诗人通过对边疆的描绘,表达对国家繁荣和士人勇敢的赞美。
诗歌鉴赏
《送灵武范司空》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展现了对边疆将领的送别与祝福。权德舆通过对战斗结束后的安宁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士人精神的崇高期待。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边疆的和平,旧战场的烽火熄灭,新营水井清晰可辨,展现了一幅宁静的边塞画面。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将军们的筹划和士兵们的勇敢,表现出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最后的“荣薰知屈指,应在盛秋前”,更是寓意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略在安边,吴钩结束鲜。
描述了边疆的安宁局面,暗示战争已经结束。 -
三公临右地,七萃拥中坚。
三位高级官员在边境执掌权力,七位将领齐聚,象征团结。 -
旧垒销烽火,新营辨井泉。
旧战场已无烽火,新营地清晰可见,表现战争后的宁静。 -
伐谋师以律,贾勇士争先。
将军们在制定战略,士兵们争先恐后,展示出士气高昂。 -
塞迥晴看月,沙平远际天。
远望月色,沙场一片平坦,描绘出边塞的辽阔和宁静。 -
荣薰知屈指,应在盛秋前。
暗示丰收的时节即将到来,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旧垒销烽火,新营辨井泉”,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月”、“沙平”等意象,展现边疆的宁静与美丽。
- 暗示:结尾暗示了丰收的希望,富有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国家安定的珍视,对士人勇气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诗人在描绘边疆和平的同时,也寄托了对家国的深情厚谊。
意象分析
- 吴钩:象征战争,代表着动荡与不安。
- 烽火:象征旧日的战乱与牺牲。
- 月:象征宁静和希望,暗示美好未来的到来。
- 秋:象征丰收与成熟,预示着国家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送灵武范司空》中的“吴钩”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和平
- C. 富贵
- D. 自由
-
诗中提到的“三公”指的是哪类人?
- A. 士兵
- B. 高级官员
- C. 商人
- D. 学者
-
“荣薰知屈指,应在盛秋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哀伤
-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送灵武范司空》 vs 《登高》:两者均体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前者着眼于边疆的安宁,后者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权德舆研究》
- 《边塞诗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