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今朝见,虚斋晓镜清。
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
幕下多能事,周行挹令名。
流年未可叹,正遇太阶平。
白话文翻译:
今早在镜中看到白发,虚空的书斋里晨光清晰可见。
乍然间分开了霜白的头发,微微映衬着我的铁冠。
在朝幕之下有许多能干的事,四处游走也能获得盛名。
对于流年我并不感叹,现在正值太阶之平。
注释:
- 白发:年纪渐长,头发变白。
- 虚斋:空虚的书斋,象征清静雅致的环境。
- 晓镜:早晨的镜子,晨光照耀,清晰可见。
- 霜简色:霜白的颜色,指头发的颜色。
- 铁冠:铁制的帽子,象征身份和地位。
- 幕下:朝廷或官场之下,指在朝中工作。
- 周行:四处游走,指在外活动。
- 挹令名:获得声名,意为受到称赞或尊重。
- 流年:时光的流逝。
- 太阶平:太阶,指高位或权力的象征;平,指安定、平顺的状态。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白发”常用以象征年老、经历和智慧;“铁冠”则常常与官职、权力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身份和地位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59年-818年),字士直,号东皋,唐代诗人,官至侍御史。其诗风清新、质朴,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诗人中年,对人生感慨颇多,尤其是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白发的感叹,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己身份的深思。开头两句,诗人早晨在镜中看到自己白发,暗示着年华已逝,且“虚斋”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对人生的沉思。接下来的“乍分霜简色,微映铁冠生”,通过简单的描写,将白发与身份结合,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地位和智慧的自省。
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幕下多能事”,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中的潜力和能力,但“周行挹令名”则暗示在权力中心外的游走,似乎有一种无奈的流浪感。最后一句“流年未可叹,正遇太阶平”,则表现出诗人对流年似水的接受,虽然人生短暂,依然在这个太平盛世中寻求自我价值。
整首诗在清新的意象中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现了诗人对时间、身份及自我价值的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发今朝见:今天早上看到自己白发,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年龄。
- 虚斋晓镜清:在清晨的镜子中,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醒。
- 乍分霜简色:白发一分,突显其年龄的变化。
- 微映铁冠生:白发映衬着权力的象征,暗示身份的矛盾。
- 幕下多能事:在官场中,诗人有许多才能。
- 周行挹令名:四处游走的同时,也能获得声名。
- 流年未可叹:对时光流逝的接受。
- 正遇太阶平:在太平盛世中,反思自我。
修辞手法:
- 比喻:白发比喻时间的流逝,铁冠象征身份与权力。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称性强,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人生无奈的接受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告诫读者珍惜当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年华与智慧。
- 虚斋:象征内心的空灵与清净。
- 铁冠:象征权力和身份。
- 流年:时光的无情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发”象征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财富
D. 权力 -
诗人提到的“虚斋”代表了什么状态? A. 忙碌
B. 宁静
C. 混乱
D. 寂寞 -
“流年未可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A. 无奈
B. 接受
C. 抗拒
D.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权德舆的《和韩侍御白发》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但前者更偏向内心的沉思与自省,而后者则是豪放与对人生的畅饮。两者在风格和情感上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权德舆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