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南亭即事》

时间: 2025-01-04 12:11:47

虚斋坐清昼,梅坼柳条鲜。

节候开新历,筋骸减故年。

振衣惭艾绶,窥镜叹华颠。

独有开怀处,孙孩戏目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南亭即事
权德舆 〔唐代〕

虚斋坐清昼,梅坼柳条鲜。
节候开新历,筋骸减故年。
振衣惭艾绶,窥镜叹华颠。
独有开怀处,孙孩戏目前。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空房间里,我静静坐着,梅花盛开,柳条新鲜。
时节更新,春意盎然,身体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感到疲惫。
整理衣服时,感到惭愧于自己年龄的增长,照镜子时,不禁感叹容颜的衰老。
唯有眼前的孙儿嬉戏玩耍,让我感到心中欢喜。


注释:

  • 虚斋:空寂的书房,象征清净。
  • 梅坼:梅花开放,表示春天的到来。
  • 柳条鲜:新鲜的柳条,象征春的生机。
  • 节候:季节和气候,指春天的到来。
  • 筋骸:指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感到疲惫。
  • 振衣:整理衣衫,表示对自身形象的在意。
  • 艾绶: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身份和年纪。
  • 华颠:指容颜和年华的衰老。
  • 开怀:心情愉快。
  • 孙孩:孙子,象征家庭的欢乐与希望。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通过梅花、柳条等意象,传达春天的气息,同时借“孙孩”表现家庭的幸福与生生不息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权德舆(约759年—818年),字子真,唐代诗人,官至右散骑常侍。其诗风清新自然,多以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见长,作品流传广泛。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早春时节,权德舆在南亭中感受春天的气息,抒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家庭的珍视。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引发他对自己衰老的反思。


诗歌鉴赏:

《早春南亭即事》是权德舆在春天的一个清晨所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开篇“虚斋坐清昼”,展示了诗人清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描绘梅花和柳条的生机,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转向对自身衰老的反思,“筋骸减故年”道出了岁月无情,身体的疲惫和衰老让人感到惭愧。诗人以“振衣惭艾绶”表达对身份与年岁的敏感,照镜子时的感叹更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一句“独有开怀处,孙孩戏目前”,则通过孙儿的嬉戏带回了诗人的欢乐与温情,表现出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乐趣,形成了春天生机与个人感伤的鲜明对比,使全诗情感层次丰富。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生命的轮回与家庭的幸福,最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斋坐清昼:诗人在清静的书房中,享受着明亮的白昼。
  2. 梅坼柳条鲜:梅花开放,柳枝新鲜,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3. 节候开新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新的季节开始。
  4. 筋骸减故年: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感到疲惫,暗示岁月无情。
  5. 振衣惭艾绶:整理自己的衣服,感到对衰老的惭愧。
  6. 窥镜叹华颠:照镜子时,感叹容颜的衰老。
  7. 独有开怀处:唯有眼前的孙儿让自己感到快乐。
  8. 孙孩戏目前:孙子在眼前嬉戏,带来欢乐,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梅坼柳条鲜”与“筋骸减故年”,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
  • 比喻:通过梅花、柳条等意象,隐含对生命的感悟。
  • 象征:孙孩的嬉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家庭的温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展现了生命的轮回,表现了对衰老的感慨与家庭的珍视,最终以乐观的态度迎接生活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春天的到来。
  • 柳条:象征春天的生机,柔美而富有生命力。
  • 孙孩:象征家庭的欢乐与生命的延续。

这些意象结合起来,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家庭的温暖,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2. 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感受是?

    • A. 开心
    • B. 惭愧
    • C. 没有感觉
    • D. 愤怒
  3. “孙孩戏目前”中,孙孩的意象代表了什么?

    • A. 失去
    • B. 欢乐与希望
    • C. 忧伤
    • D. 疲惫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权德舆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春天的景色与人们的感受。王之涣的诗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而权德舆则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家庭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各类唐代诗人传记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