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

时间: 2025-01-19 20:14:52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吟
杜荀鹤 〔唐代〕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白话文翻译:

世间有什么事情是最好的呢?最好不过是诗。一句诗我自己就能体会,四方的人们也都知道。人活着就应该日日吟诗,死去的时候也不应停止吟诵。我原本打算回归山林,林泉之间的道路就在这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事:什么事情。
  • 最好:最好的事情。
  • 自得:自己感到满足、欣赏。
  • 辍日:停止日常的生活、创作。
  • 不吟时:在死去的时候也不吟诵。
  • 拟归山去:打算回到山中去隐居。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象征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 “林泉道”:与隐居生活相关,表现出诗人向往自然、追求清静的心态。在古代文人中,归隐山林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子华,号白莲。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晚年隐居山林,专注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并富有哲理,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创作背景: 《苦吟》创作于杜荀鹤晚年,反映了他在面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时对诗歌的执着追求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了他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并强调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苦吟》通过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杜荀鹤对诗人身份的自觉和对创作的坚持。诗的开篇便提出“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钟情,认为诗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物之一。这种对诗歌的热爱不仅是个人感受,更是一种普遍的共鸣,诗人在这里把自己的体悟与世人的感受相联系。

接下来的“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更是揭示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生时应当不断吟诵,死时也应当将吟诵的精神延续。这种对诗歌的生命观和艺术观,体现了杜荀鹤对诗歌的崇高敬意与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则展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他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宁静的渴望。整首诗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诗歌和自然的深切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诗人提出一个问题,探讨世间的美好事物,反复强调诗歌是最好的。

  2.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诗人自得其乐,认为他的诗句不仅自己欣赏,且已经被众人知晓,显示出诗的广泛影响。

  3.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提出诗歌应伴随生死,强调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和表达自我。

  4.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的愿望,认为归隐生活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对称美。
  • 排比:诗中对诗歌的描述和对生死的思考体现了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自然与隐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艺术的永恒与人类的精神追求。
  • :代表了生命的循环与对存在意义的思考。
  • 林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归隐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最好莫过诗”是指什么?
    a) 诗歌
    b) 友谊
    c) 财富
    d) 权力

  2. 诗人认为生死之间应该怎样?
    a) 忘却
    b) 不吟
    c) 不辍吟诵
    d) 投入工作

  3. “林泉道”象征着什么?
    a) 世俗
    b) 隐居生活
    c) 诗歌
    d) 友谊

答案:

  1. a) 诗歌
  2. c) 不辍吟诵
  3. b) 隐居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终南山》王维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杜荀鹤的《苦吟》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隐居生活的理想。杜荀鹤更强调了对诗歌的执着,而陶渊明则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情感表现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