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时间: 2025-01-04 11:0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
——杜荀鹤
岂为无心求上第,
难安帝里为家贫。
江南江北闲为客,
潮去潮来老却人。
两岸雨收莺语柳,
一楼风满角吹春。
花前不独垂乡泪,
曾是朱门寄食身。
白话文翻译
我并不是因为没有心思去求取高位,而是因为在京城生活困难,难以安定。
我在江南江北漫游,始终是个过客,潮水涨落间,岁月也在悄然流逝。
两岸的春雨已停,黄莺在柳树间欢唱,一楼的微风送来春天的气息。
在花前,我不仅流下乡愁的泪水,曾经我也曾在朱门里寄人篱下。
注释
- 岂为:难道是因为。
- 上第:指的是高科举的名次。
- 家贫:家庭贫困。
- 闲为客:闲游四方,成为游子。
- 潮去潮来:潮水的涨落,象征时间的流逝。
- 雨收莺语柳:雨停后,黄莺在柳树中鸣叫。
- 朱门:指富贵人家,常用来形容豪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835年-902年),字子美,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工于律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荀鹤身处江南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与仕途的无奈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受当时政治动荡和个人境遇影响,诗中流露出对高官厚禄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是一首充满生活哲学的诗。开头以“岂为无心求上第”一句引出诗人对科举名利的思考,表达了他并非不求功名,而是因生计所迫,无法安心于京城的生活。接着,他用“江南江北闲为客”来描绘自己的漂泊生涯,流露出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感叹和无奈。
接下来的描写“潮去潮来老却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暗示了人事如潮水般起伏不定,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最后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花前泪水和朱门寄食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身世的自省,反映出一种浓郁的乡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悲凉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岂为无心求上第:表达出诗人并非不想追求功名,而是因生活所迫。
- 难安帝里为家贫:揭示了京城生活的困难,造成诗人的无奈。
- 江南江北闲为客:诗人游走四方,始终是个过客,流露出孤独感。
- 潮去潮来老却人:时间流逝如潮水,标志着人的老去与无常。
- 两岸雨收莺语柳:描绘春天的景象,生动而富有生机。
- 一楼风满角吹春:春风拂面,营造出温暖的气氛。
- 花前不独垂乡泪:在花前流泪,不仅是思乡,更带有对过往的思索。
- 曾是朱门寄食身:回忆过去寄人篱下的经历,反映出诗人的心酸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潮去潮来”比喻人生的起伏。
- 对仗:如“两岸雨收莺语柳”与“一楼风满角吹春”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雨收、莺语等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生活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世事的无奈,揭示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莺:黄莺的鸣叫,代表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柳:柳树象征柔美与离愁,点缀了春日的情景。
- 花:花前的泪水,代表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的感伤。
- 朱门:象征富贵与无奈的寄食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上第”指的是什么?
- A. 名利
- B. 科举的高名次
- C. 生活的困境
-
诗人为何感到“难安”?
- A. 因为他失去了亲人
- B. 因为生活贫困
- C. 因为他没有朋友
-
“潮去潮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人生的起伏
-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 B
- B
- A,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春天的意境,表达对人生的哲理与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与《春江花月夜》:
- 都涉及对春天的描写,但前者更多反映个人的无奈与漂泊,后者则渗透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可供查阅大量唐诗,了解更多背景与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诗词分析与鉴赏的方法论。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