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

时间: 2025-01-17 09:55:19

石麟阙耳笋生苔,要读丰碑与客来。

精舍荒凉僧已出,瓦墙一朵佛桑开。

意思解释

古墓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石麟阙耳笋生苔,要读丰碑与客来。
精舍荒凉僧已出,瓦墙一朵佛桑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的墓地,石制的阙楼上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耳边低语;来访的人要仔细阅读那丰碑上的文字。荒凉的精舍里,僧人已经离开,只有瓦墙上盛开的佛桑花,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注释:

  • 石麟阙: 古代建筑的一种,形似龙的石雕。
  • 耳笋生苔: “耳笋”指的是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形象地描绘出墓地的荒凉景象。
  • 丰碑: 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石碑。
  • 精舍: 古代佛教寺庙或僧人居住的地方。
  • 佛桑: 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寓意佛教的宁静与禅意。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丰碑”常常象征着历史和记忆,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追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龙,号孟容,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风格洒脱,情感真挚。他的诗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古代遗迹的感慨有关,时代变迁带来的荒凉与失落感,反映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古墓的景象,引发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开头的“石麟阙耳笋生苔”,生动地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古老建筑上的苔藓和耳笋共同勾画出一种苍凉的美感。诗人通过对丰碑的提及,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探索,同时也暗含了对来者的期许,希望他们能用心去读懂历史的深意。接下来的“精舍荒凉僧已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荒凉感,僧人的离去仿佛象征着信仰的缺失和人心的变迁。最后一句“瓦墙一朵佛桑开”,在荒凉之中绽放出一朵花,既是对生命顽强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佛教文化的敬仰,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仍然追寻希望的态度。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古墓的生动画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石麟阙耳笋生苔: 描述墓地的荒凉,石头上的苔藓与耳笋交织,暗示时间的流逝。
    2. 要读丰碑与客来: 提醒后来者要仔细阅读历史的丰碑,体现对历史的重视。
    3. 精舍荒凉僧已出: 荒凉的精舍,僧人已离去,暗示了信仰的缺失。
    4. 瓦墙一朵佛桑开: 在荒凉中仍有生命的象征,佛桑花的开放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 修辞手法:

    1. 比喻: “耳笋”比喻生命的坚韧,苔藓则象征着时间的无情。
    2. 对仗: 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并存,传递出一种在困境中寻求希望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石麟阙: 代表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丰碑: 象征历史记忆与荣耀。
    • 荒凉: 反映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 佛桑: 寓意希望与信仰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丰碑”主要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历史
    • C. 财富
    • D. 自然
  2. 填空题: 诗中“精舍荒凉僧已出”表达了对____的思考。

  3. 判断题: 该诗的主题是对历史遗迹的赞美。 (对/错)

答案:

  1. B
  2. 信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牧:同样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
  • 《登高》 by 杜甫: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反思,情感丰富。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古墓》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以自然景物映射人心,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思考,后者则倾向于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文选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