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走
作者:文天祥 〔宋代〕
鲸波万里送归舟,
倏忽惊心欲白头。
何处赭衣操剑戟,
同时黄帽理兜鍪。
人间风雨真成梦,
夜半江山总是愁。
雁荡双峰片云隔,
明朝蹑憍作清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黑夜中行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感慨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的开头提到千里波涛送走归舟,瞬间的惊恐让人感觉白发苍苍。接着提到身穿红衣的将士手握剑戟,黄帽子的人则在整理头盔,暗示着战斗的气氛。接下来,诗人感叹人间的风雨如同一场梦,夜半时分的江山令人忧愁。最后提到雁荡山的双峰被云彩隔开,明天将去嬉游,透露出一丝向往与无奈。
注释
- 鲸波:形容波涛汹涌。
- 倏忽:瞬间,表示时间非常短暂。
- 赭衣:红色的衣服,指士兵的服装。
- 剑戟:刀剑和戟,象征武器。
- 黄帽:古时士兵的帽子,表示身份。
- 兜鍪:古代头盔。
- 风雨: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
- 雁荡:指雁荡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在抵抗蒙古入侵中表现出色,屡次出征,最终被俘后宁死不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意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作为抗元的领袖,面对着国家危机,心中充满忧愁与不安。诗中反映出他对战乱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夜走》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个人的孤独感。开头的“鲸波万里送归舟”展现出一种广阔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形成鲜明对比。波涛的壮阔与归舟的渺小相映成趣,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接下来的“倏忽惊心欲白头”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瞬间的惊恐使人感到更为苍老,体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悲剧。
整首诗在描写夜晚景色的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动荡和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人间风雨真成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在最后两句中,诗人用雁荡山的景象,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内心充满愁苦,但仍希望明天能有一丝清新的游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鲸波万里送归舟:用“鲸波”形容海浪的壮阔,表现归舟在波涛中的渺小。
- 倏忽惊心欲白头:瞬间的惊恐使人心中不安,感到岁月的流逝。
- 何处赭衣操剑戟:问那些身穿红衣的士兵在何处,暗示对战事的关注。
- 同时黄帽理兜鍪:描绘士兵们的准备状态,强调战争的紧迫感。
- 人间风雨真成梦:感叹生活中的艰辛如梦幻般的短暂和不真实。
- 夜半江山总是愁:在夜深时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更加深重。
- 雁荡双峰片云隔:描绘雁荡山的美景,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明朝蹑憍作清游:尽管满心愁苦,诗人仍希望能在明日寻得一丝快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波涛比作鲸,增强了景象的壮观。
- 拟人:用“送归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赭衣操剑戟”与“黄帽理兜鍪”,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作为民族英雄的坚韧与无奈。诗中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相结合,形成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鲸波: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赭衣:代表战士的勇敢与牺牲。
- 黄帽:象征士兵的身份和责任。
- 风雨:象征生活的艰难与挑战。
- 雁荡双峰:象征美好的向往和宁静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鲸波”意指:
A. 人的心情
B. 波涛汹涌的海面
C. 战争的残酷
D. 归舟的渺小 -
“何处赭衣操剑戟”中的“赭衣”指的是:
A. 红色的衣服
B. 黄袍的帝王
C. 书生的长袍
D. 商人的服装 -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对家乡的思念
C. 对国家的忧虑与无奈
D. 对未来的乐观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文天祥的《夜走》和杜甫的《登高》均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思,但文天祥更强调战争的残酷和对未来的忧虑,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人间离乱的感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文学史》
- 《文天祥全集》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