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王氏小儿 窦巩 〔唐代〕 竹林会里偏怜小,淮水清时最觉贤。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聚会中,我特别喜爱那个年幼的孩子,当淮水清澈时,我更觉得他贤能。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岁月,老人们也曾和你一样年轻。
注释:
- 竹林会:指文人雅集,典出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 偏怜小:特别喜爱年幼的孩子。
- 淮水:淮河,这里可能指诗人家乡附近的河流。
- 最觉贤:特别觉得他贤能。
- 莫倚儿童:不要因为年幼。
- 轻岁月:轻视岁月,即不要因为年幼就忽视时间的价值。
- 丈人:老人,这里指年长的人。
- 曾共尔同年:曾经也和你一样年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巩,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窦巩在参加文人雅集时,对一个年幼但才华横溢的孩子表达的喜爱和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是窦巩在一次文人聚会中,见到一个年幼但表现出众的孩子,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他的喜爱和对他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时间的价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聚会和淮水清澈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诗中“偏怜小”和“最觉贤”表达了诗人对年幼孩子的特别喜爱和对他才华的认可。后两句则是对年幼孩子的忠告,提醒他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岁月,因为老人们也曾和他一样年轻,这种对时间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和期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年轻才华的赞赏和对时间价值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林会里偏怜小”:诗人参加文人雅集,特别喜爱那个年幼的孩子。
- “淮水清时最觉贤”:当淮水清澈时,诗人更觉得这个孩子贤能。
- “莫倚儿童轻岁月”:提醒孩子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岁月。
- “丈人曾共尔同年”:告诉孩子,老人们也曾和他一样年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偏怜小”和“最觉贤”的对比,强调诗人对年幼孩子的特别喜爱和对他才华的认可。
- 比喻:“丈人曾共尔同年”比喻老人们也曾年轻,提醒孩子时间的价值。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年幼才华的赞赏和对时间价值的深刻认识。诗人通过对年幼孩子的喜爱和对他未来的期望,提醒他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岁月,因为老人们也曾和他一样年轻。
意象分析:
- 竹林会:文人雅集的意象,代表文化氛围和才华的交流。
- 淮水清:清澈的河流,象征纯洁和贤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林会”指的是什么? A. 文人雅集 B. 竹林中的聚会 C. 竹林七贤的聚会 D. 竹林中的宴会 答案:A
-
诗人为什么特别喜爱那个年幼的孩子? A. 因为他年幼 B. 因为他贤能 C. 因为他聪明 D. 因为他可爱 答案:B
-
诗中“莫倚儿童轻岁月”是什么意思? A. 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岁月 B. 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儿童 C. 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老人 D. 不要因为年幼就轻视自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同样描绘文人雅集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化的喜爱。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时间价值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豪情。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竹里馆》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但窦巩的诗更注重对年幼孩子的喜爱和期望,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和文化的描绘。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价值的认识,但窦巩的诗更注重对年幼孩子的忠告,而李白的诗则更注重对未来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窦巩的诗作,可以查阅更多关于他的作品和生平。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