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族派蟠桃谱牒存,三千历岁物难群。黠儿尚许三偷摘,可是年年不见分。
白话文翻译:
家族的谱牒中仍然保存着蟠桃的传说,三千年过去,世间的事物难以归类。聪明的孩子们虽然总能偷偷摘取几颗桃子,但年年却依旧无法得到应有的分配。
注释:
- 族派:指家族或宗族的分支。
- 蟠桃:传说中仙桃,象征长生不老。
- 谱牒:家族的世系记载。
- 历岁:经过的岁月。
- 黠儿:聪明或者狡猾的孩子。
- 偷摘:偷偷地摘取,形容孩子们的调皮行为。
- 不见分:没有得到应有的分配。
典故解析:
“蟠桃”源自《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西王母在瑶池上种有蟠桃,每隔三千年熟一次,食之可得长生不老。诗中提到蟠桃象征着珍贵而难得的事物,而孩子们的“偷摘”则反映出人性中的贪婪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其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风格多样,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诗人对家族传承与珍贵事物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蟠桃”这一意象,展现了对珍贵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以“族派蟠桃谱牒存”开篇,点明了家族传承的主题,接着用“三千历岁物难群”来强调时间的流逝让人们对珍贵事物的渴望变得更加遥不可及。接下来的“黠儿尚许三偷摘”,则用孩子们的调皮行为生动地描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他们努力去偷摘,却依然无法得到应有的“分”,这反映出一种不可得的无奈与失落。整首诗在幽默中透出一丝忧伤,表达了对人性贪婪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族派蟠桃谱牒存:家族的记录中依然保留着关于蟠桃的传说,暗示家族历史的延续。
- 三千历岁物难群:经过三千年的岁月,世间的事物变得难以分类和归属,反映了时间的无情。
- 黠儿尚许三偷摘:聪明的孩子们仍然被允许偷偷摘取桃子,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可是年年不见分:然而每年都看不到应得的分配,揭示了追求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蟠桃象征着长生与珍贵事物,寓意深远。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珍贵事物的追求与人性贪婪的反思。尽管人们努力追求,但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桃:象征着长生与美好。
- 族派:象征着家族的传承与历史。
- 黠儿:代表着渴望与无邪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蟠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长生不老
- B. 普通水果
- C. 家族历史
-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黠儿”指的是?
- A. 聪明的成年人
- B. 贪婪的人
- C. 聪明的孩子
- D. 失落的人
-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与失落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廖行之的《和人乞朱樱十首》更侧重于对人性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和理想的向往。两首诗虽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均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