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坐池亭二首
作者: 杨万里
荷边弄水一身香,
竹里招风满扇凉。
道是秋来还日短,
秋来闲里日偏长。
白话文翻译:
在荷花边嬉戏,沾染了一身香气,
在竹林中迎风,扇子里满是清凉。
有人说秋天来临时,白昼变得短暂,
可在悠闲的秋日里,反而觉得日子更长。
注释:
- 荷边: 荷花的边缘,指的是有荷花的水边。
- 弄水: 玩水、嬉戏水,古人常在水边游玩。
- 一身香: 形容荷花的香气沾染在身上。
- 招风: 指竹子随风摇摆,带来清风。
- 满扇凉: 形容扇子里充满了凉意。
- 道是: 有人说,有人认为。
- 秋来: 秋天来临。
- 日短: 白天的时间变短。
- 闲里: 在闲适的状态中。
- 日偏长: 感觉白天变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感,注重生活的真实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闲暇时光,坐于池亭边,享受自然的清新与宁静。诗中表现了对秋季的独特感受,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秋日白昼变短,但在作者的眼中,闲适的生活让时间仿佛流逝得更慢,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杨万里在秋日池亭的闲适生活。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写荷花和竹子的清新意象,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受。荷边的香气和竹里的凉风,构成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环境,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后两句则引入了时间的哲学思考。世俗中人们普遍认为秋天的日子变短,但在诗人看来,真正的“日偏长”是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诗人以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上鲜活生动,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外在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哲学。诗中没有复杂的修辞,而是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愉悦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生活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边弄水一身香:描写在荷花边嬉戏的场景,荷花的香气弥漫,令人陶醉。
- 竹里招风满扇凉:在竹林中迎风,感受到扇子里传来的清凉气息,体现了自然的舒适。
- 道是秋来还日短:引出常见的说法,提到秋天的白昼时间短。
- 秋来闲里日偏长:反转常识,强调在悠闲的生活中,时间似乎变得更长,表达了对生活状态的感悟。
修辞手法:
- 对比:将秋天日短的普遍看法与自己闲适感受的反差,通过这种对比,深化了主题。
- 意象:运用了荷花、竹子等自然元素,营造出清新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独特理解,体现了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竹子:常被视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展现了诗人追求清雅生活的品味。
- 秋天: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也暗示着生命的流逝,是时间流逝的隐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荷花
- B. 竹子
- C. 梅花
- D. 松树
-
“道是秋来还日短”的意思是?
- A. 秋天的白昼时间长
- B. 秋天的白昼时间短
- C. 秋天的夜晚很短
- D. 秋天没有白昼
-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 A. 忧伤
- B. 喜悦
- C. 宁静与悠闲
- D. 急躁
答案:
- A,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王维的诗更多展现了孤独感,而杨万里的诗则传达了悠闲自在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