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佛鉴问领旨述偈》

时间: 2025-01-04 09:34:09

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

青山况是吾家物,不用寻家别问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悟佛鉴问领旨述偈
作者: 释清海 〔宋代〕

实际从来不受尘,
个中无旧亦无新。
青山况是吾家物,
不用寻家别问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强调真实的存在并不受外界尘埃的影响,内心的世界是永恒不变的。即使在青山之间,这里也是我自己的家园,不必到处去寻觅和打听。


注释:

字词注释:

  • 实际:真实的情况或本质。
  • :指世俗的杂事和外界的干扰。
  • 个中:其中。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和宁静。
  • 况是:更何况。
  • 吾家物:我的家园或归属。
  • 问津:询问渡口,借指探寻。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山”常常在古诗中象征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寄托,是文人追求的理想境地。此处“青山”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内心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清海,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与自然哲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性追求。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并存,许多诗人和僧人开始关注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美。释清海的创作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心灵的探索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深刻地揭示了佛教的哲学思想。开头两句“实际从来不受尘,个中无旧亦无新”直接指出了人心的真实本质,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的干扰,展现了一种不被时间和环境左右的智慧。接下来的“青山况是吾家物”则将这种思想与自然相结合,青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代表了作者心灵的归属,这里是他真正的家。因此,最后一句“不用寻家别问津”则是对外界追寻的否定,强调了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归宿。整首诗意境深远,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实际从来不受尘:强调真实的存在不受外界干扰。
  2. 个中无旧亦无新:内心世界是恒常不变的。
  3. 青山况是吾家物:青山是我心灵的家园,象征归属感。
  4. 不用寻家别问津:不需要到处寻找,内心的安宁就是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青山比喻内心的宁静之地。
  • 对仗:前后两句形式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反问:最后一句带有反问的意味,强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归属,体现了佛教哲学中对真实与永恒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的干扰与烦恼。
  • 青山:自然的象征,代表内心的宁静。
  • :内心的归属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山”象征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内心的宁静
    C. 人际关系

  2. “实际从来不受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内心受外界影响
    B. 真实的存在不被外界干扰
    C. 时间的流逝

  3. 诗的最后一句“不用寻家别问津”意图是什么?
    A. 强调对外界的依赖
    B. 指出内心的安宁才是归属
    C. 否定内心的归属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与释清海的诗相似,均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王维通过描绘山水景色,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而释清海则通过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强调了超然的智慧和心灵的归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哲学与文学》
  • 《古诗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