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因青鸟遂幽寻,翠壁苍崖白日阴。
三扣石扉人不识,满山松竹自悲吟。
白话文翻译:
偶尔因为青鸟的指引,我来到了这幽静的山洞,
翠绿的山壁和苍翠的崖壁在阳光下显得阴郁。
我敲了三次石门,却无人应答,
满山的松树和竹子也随之悲伤地吟唱。
注释:
- 青鸟:传说中的神鸟,通常象征着传递消息或指引。
- 幽寻:指幽静的寻找。
- 翠壁苍崖:形容山壁和山崖的颜色,翠绿和苍青,呈现出自然的美。
- 三扣石扉:用手敲击石门三次,表示来访。
- 人不识:无人回应或识别来客。
- 满山松竹:山中茂盛的松树和竹子,象征自然的宁静。
典故解析:
青鸟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信使,传递消息。此诗中的青鸟不仅指引了诗人进入山洞,也象征着对灵性和自然的探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风格多以自然景致为主,擅长抒情。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游历毛公洞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孤独及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毛公洞六首 其六》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孤独的深刻感受。诗人偶然因青鸟的引导来到幽静的山洞,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翠壁苍崖的描写,利用色彩的对比,表现出山景的美丽与阴郁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石扉人不识”一句,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尽管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追寻,却在此时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仿佛即使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也难以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这种孤独感在“满山松竹自悲吟”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松竹似乎也因诗人的孤独而感到悲伤,这种拟人的手法使得自然和人类情感产生了共鸣。
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以沉静和深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令人感受到孤独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结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偶因青鸟遂幽寻:偶然因青鸟的指引而来到这幽静的地方。
- 翠壁苍崖白日阴:翠绿的山壁和苍青的崖壁在阳光下显得阴郁。
- 三扣石扉人不识:敲了三次石门,却没有人回应我。
- 满山松竹自悲吟:山中的松树和竹子也因我而感到悲伤,仿佛在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青鸟比喻引导者。
- 拟人:松竹因诗人孤独而悲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翠壁苍崖、白日阴等,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孤独的感慨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鸟:象征指引、希望。
- 翠壁苍崖:象征自然的美与阴郁。
- 石扉:代表人与人之间隔膜的障碍。
- 松竹:象征自然的生命力和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何而寻幽? A. 因绿鸟
B. 因青鸟
C. 因白鸟
D. 因黄鸟 -
诗中“满山松竹自悲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恐惧
D. 愤怒 -
诗中的“石扉”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际关系的隔膜
C. 诗人的孤独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抒发孤独之情,展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王之道的诗则更强调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隔阂和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