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箫吟/芳草 其三 和彦时兄重九》
时间: 2025-01-19 14:46:28意思解释
凤箫吟/芳草 其三 和彦时兄重九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原文展示
雨溟濛。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真珠漙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相逢。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
白话文翻译
细雨如烟,年年在这一天,农夫一起预测丰收。登高的地方遍地皆好,银瓶般的山峰高耸,南方的山峦映衬着三公之山。珍珠般的露水凝聚在菊花上,更有芙蓉花映照在水面上,红色的花朵显得格外均匀。然而,满头白发,衰老的面容,怎能忍受频频照镜子?相遇之后,行止不必询问,且徘徊着目送飞鸿离去。十年的湖海,千里的云山,经历了多少次残阳凄风。蟹螯粗得像手臂,金色的花瓣散发着浓郁的琥珀香。请仔细阅读《离骚》,为你一饮千钟。
注释
- 溟濛:形容雨水细而密。
- 农夫共卜新丰:农民一起预测今年的丰收。
- 银瓶突兀:形容山峰像银瓶一样高耸。
- 青铜:古代镜子的材质,借指年华的流逝。
- 离骚:屈原的长诗,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广受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蕴含深厚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有登高望远、祈求健康长寿的传统习俗。诗人借此节日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凤箫吟/芳草 其三 和彦时兄重九》是一首充满浓厚人情味和自然气息的诗。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久别重逢的情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头的“雨溟濛”便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是置身于一幅水墨画中。随着诗句的推进,农夫的丰收、山峰的高耸、花卉的艳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诗人把登高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在一起,“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不仅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也引发了对往昔岁月的深思。
诗中的意象丰富,蟹螯与金英的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的丰饶,也隐含着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整首诗以抒情为主,充满了深情的回忆和哲理的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溟濛:细雨如烟,营造出一种朦胧、柔和的氛围。
- 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每年在重阳节这一天,农民们聚在一起预测丰收,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希望。
-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登高的地方处处美好,山峰高耸如银瓶,与南方的山峦相对,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图景。
- 真珠漙露菊,更芙蓉照水匀红:露水如珍珠般挂在菊花上,芙蓉花的倒影在水面上显得娇艳,展现了自然的美丽。
- 但华发衰颜,不堪频鉴青铜:然而自己已是白发苍苍,容颜衰老,无法忍受频繁地照镜子,流露出对衰老的无奈。
- 相逢。行藏休借问,且徘徊目送飞鸿:相遇的时候,不必过多询问彼此的行踪,停下脚步目送大雁飞走,诗人对失去的时光感到惋惜。
- 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几番残照凄风:十年来经历了多少湖海与云山,多少次在夕阳残照下感受到的凄风,表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蟹螯粗似臂,金英碎琥珀香浓:蟹的钳子粗壮如臂,金色的花瓣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象征着丰收的喜悦。
-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最后邀君共读《离骚》,以酒浇愁,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银瓶、蟹螯比作手臂,增加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十年湖海,千里云山”,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哲理思考,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生命与滋润,带来新生的希望。
- 山:高耸的山峰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 菊花与芙蓉:代表着高洁与美丽,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青铜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我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中提到的“蟹螯粗似臂”描绘了什么?
- A. 丰收的景象
- B. 生活的艰辛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谊的珍贵
-
“请细读离骚,为君一饮千钟”中的“离骚”指的是谁的作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屈原
- D. 白居易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写了重阳节的情景,但更侧重于抒发对国家、对人生的感慨。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对重阳节的回忆,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团圆的渴望,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王之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