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轼的《忆江南寄纯如五首》中的一首为:
生计曾无聚沫,孤踪谩有清风。
治产犹嫌范蠡,携孥颇笑梁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曾经没有积聚财富的机会,如今孤独的身影随风飘荡。
治理田产还觉得不如范蠡,携带孩子的我却笑谈梁鸿。
注释:
- 生计:生活的来源或方式。
- 聚沫:指短暂的财富或积累(比喻泡沫)。
- 孤踪:孤独的身影。
- 谩:随意、无所顾忌。
- 治产:管理田地或产业。
- 犹嫌:仍然嫌弃。
- 范蠡:春秋时期的商人,以善于经商致富著称。
- 携孥:带着孩子。
-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以耕读自给自足而闻名。
典故解析:
-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曾经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因不满权臣的统治而隐退,成为了经商的模范。
- 梁鸿: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以其坚贞的理想和清白的生活方式而受到后人的尊敬,尤其是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坚持耕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以情感真挚、风格多样著称。苏轼的生活经历丰富,曾多次被贬,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曾经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境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豁达。诗人通过“生计曾无聚沫”来表达自己曾经的艰辛和对财富的淡泊,体现出他对生活追求的清醒与理性。接着,他用“孤踪谩有清风”描绘出一种孤独却又自在的状态,仿佛在说即使身处逆境,心中依然向往自由与清风。
在对比“治产犹嫌范蠡”与“携孥颇笑梁鸿”的过程中,苏轼反思了成功与幸福的真义。他认为即使是财富与地位如范蠡那样卓越,也难以得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而与家人共享简单生活的梁鸿则更为值得尊敬。这种对比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表达了对纯真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生计曾无聚沫”:生活一直以来没有积聚财富的机会。
- “孤踪谩有清风”:孤独的身影随风飘荡,似乎是在与自然对话。
- “治产犹嫌范蠡”:即使管理田产,心中仍然觉得不如范蠡那样成功。
- “携孥颇笑梁鸿”:带着孩子的我,反而对梁鸿的生活感到欣慰与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范蠡与梁鸿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
- 拟人:用“清风”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财富与幸福的重新审视,言外之意是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家庭的温暖,更胜于物质的富足。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自在与洒脱,诗人渴望的生活状态。
- 孤踪:代表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 范蠡与梁鸿:分别象征物质成功与精神追求的两种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范蠡”以什么著称? A. 诗人
B. 商人
C. 政治家 -
“携孥颇笑梁鸿”中的“携孥”指的是? A. 带着朋友
B. 带着孩子
C. 带着财富 -
诗中提到的“清风”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自在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隐逸思想。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离别时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思考,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的《东坡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