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时间: 2025-01-04 10:43:42

细雨冥冥梅欲黄,故怜时节似江乡。

有书不读高成束,蒸败蠹侵谁与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雨冥冥梅欲黄,故怜时节似江乡。 有书不读高成束,蒸败蠹侵谁与防。

白话文翻译:

细雨绵绵,梅花即将凋谢变黄,因此感慨时节如同江南故乡。 有许多书却不阅读,高高堆起成了一捆,书籍受潮损坏,被虫蛀侵蚀,谁来防止这种情况呢?

注释:

  • 冥冥:形容天气阴沉,细雨绵绵的样子。
  • 梅欲黄:梅花即将凋谢变黄,暗示时节已晚。
  • 故怜:因此感慨。
  • 江乡:江南的故乡,指作者怀念的地方。
  • 高成束:高高堆起成了一捆,形容书籍堆积未读。
  • 蒸败:受潮损坏。
  • 蠹侵:被虫蛀侵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此诗可能是在他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书籍疏于管理的自责。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旅途中所作,通过对细雨和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通过提到书籍的疏于管理,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中的梅花,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的“细雨冥冥梅欲黄”一句,既描绘了时节的变迁,又隐喻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后两句“有书不读高成束,蒸败蠹侵谁与防”,则通过对书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和对自身疏忽的自责。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雨冥冥梅欲黄:这句描绘了细雨绵绵的天气和即将凋谢的梅花,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出了对时节的感慨。
  2. 故怜时节似江乡: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比时节,抒发了对江南故乡的怀念之情。
  3. 有书不读高成束:这句通过对书籍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疏忽的自责。
  4. 蒸败蠹侵谁与防:这句通过对书籍受潮和虫蛀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书籍疏于管理的自责。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细雨和梅花的状态比喻为时节的变迁,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感。
  • 拟人:将书籍的受潮和虫蛀拟人化,使其具有了生命力,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书籍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知识的重视。同时,通过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着时节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美丽,同时也隐喻了时光的流逝。
  • 书籍:象征着知识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知识的重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细雨冥冥梅欲黄”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晴朗的天气和盛开的梅花 B. 阴沉的天气和即将凋谢的梅花 C. 晴朗的天气和凋谢的梅花 D. 阴沉的天气和盛开的梅花

  2. 诗中的“故怜时节似江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现实的满足 D. 对过去的怀念

  3. 诗中的“有书不读高成束”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知识的轻视 B. 对知识的重视 C. 对书籍的疏忽 D. 对书籍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
  • 王维的《相思》:通过对红豆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