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悄忆南归雁,
飞度寒云,写带愁痕。
一片芦花不是春。
湖滨剩有芳园在,
月冷烟横,莫掩柴门。
恐有花阴送酒人。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的时刻,我悄悄地想起南归的大雁,
它们飞过寒冷的云朵,留下我心中的愁苦痕迹。
一片芦花飘零,看上去却不是春天的景象。
湖边的芳园依然存在,
但月光冷清,烟雾缭绕,别把柴门给遮住。
恐怕会有在花影下送酒的人来到。
注释: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
- 悄忆:静静地回忆。
- 南归雁:指南飞的雁,象征着离别和归去。
- 寒云:寒冷的云彩,暗示天气的变化。
- 愁痕:忧愁的痕迹或印记。
- 芦花:指芦苇的花,通常与秋天相关。
- 芳园:芬芳的园子,象征着美好回忆的地方。
- 月冷烟横:形容夜晚的月光清冷,烟雾缭绕。
- 柴门:指家中的门,象征着归属和温暖。
- 花阴:花的阴影,可能指花下的凉爽之处。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重阳节习俗,象征着长寿和抗衰老。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饮酒,表达对亲友的祝福。
- 南归雁:在古诗中,雁往往代表着离别和思念,特别是秋冬季节的迁徙,暗示着孤独和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凤梧(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作品多以感情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擅长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正值深秋时节,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因而产生了对南归雁的思念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歌鉴赏:
《丑奴儿令·重九辰即景》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开篇便以“重阳悄忆南归雁”引入,表现出诗人对南飞大雁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蕴含了深沉的孤独感和对过往时光的惋惜。诗中提到的“寒云”与“愁痕”,在对比之中突出了季节的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接着,诗人通过“芦花不是春”来反映秋天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变迁。湖边的芳园虽在,却显得有些冷清,象征着往昔的美好已不复存在。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月冷烟横,莫掩柴门”,在描绘月色的寒冷与烟雾缭绕的意境中,隐喻了人们对温暖和归属的渴望,也让人联想起在这样的秋夜,或许会有知心朋友来到,带来一丝温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重阳悄忆南归雁”:在重阳节的安静时刻,回忆起南飞的大雁。
- “飞度寒云,写带愁痕”:大雁穿越寒冷的云层,留下我心中的忧愁。
- “一片芦花不是春”:一片芦花飞舞,却不是春天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 “湖滨剩有芳园在”:湖边依然有芳香的园子,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月冷烟横,莫掩柴门”:冷清的月光映照着横烟,提醒人不要遮住柴门。
- “恐有花阴送酒人”:生怕会有在花阴下送酒的人来到,象征着对友人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大雁比作思念的寄托,反映内心的孤寂。
- 拟人:将芦花、寒云赋予情感,体现自然与人情的联系。
- 对仗:整首诗语言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团聚的期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 重阳:象征着长寿与对亲友的祝福。
- 南归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芦花: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和生命的短暂。
- 芳园: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过往的快乐时光。
- 月冷烟横:象征着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阳节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D. 十二月 -
“南归雁”中的“归”指的是什么? A. 离开
B. 回来
C. 飞走
D. 停留 -
诗中“湖滨剩有芳园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怀念
D. 忧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凤梧的《丑奴儿令·重九辰即景》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凤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出对国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两首诗在意象运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