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纡秋瀑势,青削晚峰层。
胜地雄千古,私心尽一登。
莽深僧识路,崖黑鬼藏灯。
激烈思前事,凭高意气增。
白话文翻译:
白色的瀑布在秋天的势头下奔流,青色的山峰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层层叠叠。这是一个自古以来就令人赞叹的胜地,我心中私自的情怀在登上此地时尽情释放。深邃的山林中,僧人知道通往何处,而黑暗的悬崖中则隐藏着鬼神的灯火。激烈的情感让我思绪涌起,站在高处,我的豪情愈发高涨。
注释:
- 白纡:形容瀑布的颜色,白色的水流像丝带一样缠绕。
- 青削:指山峰的颜色,青色的山峰被晚霞修饰,显得格外清秀。
- 胜地:指风景名胜之地。
- 私心:个人的情感和私欲。
- 莽深:形容山林的茂密和深邃。
- 崖黑:指悬崖的黑暗。
- 激烈思前事:强烈地思念往事。
- 凭高:站在高处,抒发情怀。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胜地雄千古”可以理解为对历史名胜的敬仰,表达了诗人对古往今来的文化积淀的感慨。同时,诗中提到的“僧”与“鬼”,反映了道教与佛教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弼,明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游灵岩谒杜清献读书处次方石先生韵 其二》是王弼在游览灵岩时所作,处于明代文人雅士追求山水田园生活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游历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古代文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开篇以“白纇秋瀑势”描绘出秋季瀑布的壮观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青削晚峰层”则通过晚霞的映衬,展现了山峰的层次感,仿佛可以感受到风的轻拂。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提到“胜地雄千古”,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追忆,表现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下的珍惜。
“莽深僧识路,崖黑鬼藏灯”则展示了诗人在游历中所感受到的神秘和宁静。深林中的僧人和黑暗中的灯光,给人一种隐秘而又神圣的感觉,似乎在暗示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探索。最后一句“激烈思前事,凭高意气增”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站在高处所引发的思绪,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和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纇秋瀑势:描写秋季瀑布的奔腾气势,表现出自然的雄伟。
- 青削晚峰层:描绘晚霞下层叠的青山,营造出一种空灵的美感。
- 胜地雄千古:对历史名胜的赞美,表达了人类文化的永恒。
- 私心尽一登: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释放与满足。
- 莽深僧识路:描绘深山中的僧人,象征着智慧和指引。
- 崖黑鬼藏灯: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幽暗,暗示着未知的探索。
- 激烈思前事:诗人回忆往昔,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
- 凭高意气增:站在高处,激发出更强烈的情感和志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纇秋瀑”,通过比喻增强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胜地雄千古”,强调了文化的厚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站在高处,放眼远望,激起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瀑布:象征着力量和生命的奔流。
- 山峰:代表着高远和超脱。
- 僧人:象征智慧与宁静。
- 灯光:暗示着希望与指引。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纇”是指什么?
- A. 山峰
- B. 瀑布
- C. 河流
- D. 树木
-
“莽深僧识路”中的“僧”象征着什么?
- A. 知识
- B. 权力
- C. 财富
- D. 忍耐
-
诗人通过“凭高意气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自豪
- C. 平静
- D. 迷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同样描绘高山的壮丽,表达对自然的赞美。
- 《庐山谣》(李白):表现对山水的热爱以及人生态度。
诗词对比:
- 王弼 vs. 李白:王弼的诗更注重内心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两者在山水诗中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弼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