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吏部挽词》

时间: 2025-01-19 15:46:59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

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

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

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吏部挽词
作者: 楼钥 〔宋代〕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
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
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
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当权者的批评。诗中提到,谁在扰乱奚山的居民?焚林的行为让野兽无处可逃。搬动柴薪能够远虑,但在河底却能深入攻击。南峤的肩膀随着风息,朝中对权力的讨论愈发显得公正。只知分清谤言与欢喜,宁愿自己来讨论功勋。

注释

  • 奚山:指古代的一个地方,象征自然环境。
  • 焚林:指放火烧林,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 徙薪:指搬动柴薪,隐喻做出一些努力来避免更大的灾难。
  • 南峤:是指南方的高山,可能象征着高位或权力。
  • 中朝:指中央政府或朝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楼钥,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之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在生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刘吏部挽词》通过环境破坏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深切忧虑。诗开头提出问题,表现出对奚山众生的关心,随后通过“焚林”的意象,揭露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伤害。接着,诗人提到“徙薪能远虑”,暗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简单,反而需要深入思考和行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朝廷的反思,强调了在权力中心的讨论应更为公正与透明。诗中提到“宁肯自论功”,表达了对个人价值和成就的坚定态度,显示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的决心。

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既表现了对环境的关注,也对社会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展现了楼钥作为诗人的广阔视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扰奚山众:谁在打扰奚山的居民?提问引起关注。
  2. 焚林兽已穷:焚烧森林的行为使得野兽无处藏身,暗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3. 徙薪能远虑:搬动柴薪的做法可以避免更大的灾难,隐喻应对环境问题的智慧。
  4. 下濑得深攻:河底的深处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可能暗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5. 南峤肩随息:南方的高山在风中轻轻摇曳,象征着权力的变迁。
  6. 中朝论愈公:朝中讨论愈发公正、透明,强调权力中心的责任。
  7. 但知分谤喜:只知道分清对与错,面对谣言与赞美。
  8. 宁肯自论功:宁愿自己来讨论功绩,表达了自我价值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现象相结合,通过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问题。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生态的忧虑与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奚山:象征自然、生态。
  • 焚林:象征破坏、危机。
  • 南峤:象征权力、地位。
  • 中朝:象征政治、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吏部挽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楼钥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焚林”是指什么?

    • A. 保护森林
    • B. 破坏环境
    • C. 种植树木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赞美自然
    • B. 对环境与社会的反思
    • C. 论述个人成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刘吏部挽词》的环境忧虑形成对比,前者强调战争对国家的破坏,后者侧重生态的破坏与个人对社会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解析》
  • 《楼钥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