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辞 其四》

时间: 2025-01-06 00:24:44

图治心方壮,追班世忽非。

鼎中龙蜿蜿,陵上柏依依。

物外音何悄,人间梦亦稀。

少阳来侍宴,天意已知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神宗皇帝挽辞 其四
作者: 黄裳 〔宋代〕

图治心方壮,追班世忽非。
鼎中龙蜿蜿,陵上柏依依。
物外音何悄,人间梦亦稀。
少阳来侍宴,天意已知微。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神宗皇帝的追忆与哀悼。诗中提到治国的雄心壮志,感叹世事的变化,描绘了鼎中龙的蜿蜒与陵上的柏树的依依,展现了历史的沉浮;同时感叹人间的声音是多么的寂静,梦境也是如此稀少。最后以“少阳来侍宴”暗示天意已经知晓了微妙的变化。

注释:

  • 图治:治理国家的计划和策略。
  • 追班:追溯历史的班次或顺序。
  • 鼎中龙蜿蜿:鼎中盘踞的龙象征着国家的威仪与权力,蜿蜒的形态暗示着不易的治理过程。
  • 陵上柏依依:陵墓上的柏树,象征着对逝去者的怀念与哀悼。
  • 少阳:指代太阳的初升,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典故解析:

  • 鼎中龙:在中国古代,龙常被视为权力与神灵的象征,鼎则是权力的象征,二者结合表现出帝王的权威。
  • 柏树:柏树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长寿和纪念有关,常用于墓地表示对先人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历史与社会变迁,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神宗皇帝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其丰功伟绩的追忆,反映了当时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思考。

诗歌鉴赏:

《神宗皇帝挽辞 其四》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思考的挽诗,以一种庄重的语气记录了对已故皇帝的怀念。诗的开头“图治心方壮,追班世忽非”通过描绘作者心中的壮志与对历史的追溯,展现了对国家治理的重视。接着“鼎中龙蜿蜒,陵上柏依依”则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出历史的沉浮与对逝去时代的怀念,暗示着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渺小。最后两句“物外音何悄,人间梦亦稀”,则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感受,生动地传达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黄裳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图治心方壮:表达治理国家的决心与壮志。
  • 追班世忽非:感叹历史的变迁与现实的落差。
  • 鼎中龙蜿蜿:用龙的形象象征权力的变化与不易。
  • 陵上柏依依:表达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尊重。
  • 物外音何悄:指出世事的寂静与无声,暗示失去的遗憾。
  • 人间梦亦稀:梦境的稀少,反映了对未来的迷惘。
  • 少阳来侍宴:暗示天意的微妙与不可预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鼎中龙”比喻国家的权威与王朝的兴衰。
  • 拟人:如“音何悄”,使得声音具有人情味,传达出寂静的感受。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神宗皇帝的追忆与对历史变迁的感叹,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深思与忧虑,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神秘,代表国家的权威。
  • :长青树,象征着长久与怀念。
  • :国家的象征,寓意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 少阳:象征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鼎中龙”象征什么? A. 国家权力
    B. 个人情感
    C. 物质财富

  2. 诗句“人间梦亦稀”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快乐

  3. “陵上柏依依”中的柏树象征什么? A. 生机
    B. 怀念
    C.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哀江头》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更强调了个人的悲苦与历史的无情。

解读: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出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痛苦,而黄裳则通过对神宗的怀念与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与希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与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诗经选读》
  • 《古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