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赴河南军(一作皇甫冉诗)》
时间: 2025-01-07 23:28:49意思解释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原文展示
江南相送隔烟波,
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军征北虏,
又言诗将会南河。
边心冉冉乡人绝,
寒色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工奏记,
知君名行未蹉跎。
白话文翻译
在江南送别你,隔着烟波浩渺,
更何况新秋时节,一只大雁飞过。
听说全军正在征讨北方的敌人,
又听说你将前往南河(参加诗会)。
心中思念家乡的情感逐渐加深,
寒色渐浓,战马数量也增多。
我们曾约定要共同学习陈琳的文才,
我知道你的名声和品行都没有被浪费。
注释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风景优美。
- 烟波:指水面上的烟雾和波纹,形容景色朦胧。
- 新秋:新近的秋季,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全军征北虏:指全军正在北方与敌人作战。
- 诗将会南河:指将要参加南河地区的诗歌聚会。
- 边心冉冉:形容心中思念越来越深。
- 寒色青青:形容秋冬时节的寒冷气息。
- 陈琳: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以文才出众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羽,唐代诗人,世称“刘长卿”。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刘长卿送别友人孔巢父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战争的担忧,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送别的情感与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开头以“江南相送隔烟波”拉开了送别的序幕,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烟波与秋雁的意象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新秋的到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接下来的“闻道全军征北虏,又言诗将会南河”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对家国命运的关心。诗人对战事的提及,加深了送别的沉重感,表现出在动荡时代,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最后几句“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行未蹉跎”,则传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期待他在文才与品行上都能有所建树。这一愿景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送别的场景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南相送隔烟波:在江南地区送别,隔着朦胧的烟波,营造出一种远离的情感氛围。
- 况复新秋一雁过:更添秋意,一只大雁飞过,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 闻道全军征北虏:听闻全军正在征讨北方敌人,反映出国家形势的紧张。
- 又言诗将会南河:提到诗会,表现出对文学的追求与对友人的鼓励。
- 边心冉冉乡人绝:思乡之情逐渐加深,体现出对故乡的眷恋。
- 寒色青青战马多:描绘了战乱的景象,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 共许陈琳工奏记:表达对友人的期许与理想的共鸣。
- 知君名行未蹉跎:对友人的赞赏与祝福,期待他未来的成就。
-
修辞手法:
- 比喻:烟波与秋雁的比喻,表现了送别的感伤。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秋季与寒色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烟波:象征离别的忧伤,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情感氛围。
- 秋雁:代表着时光流逝与离别,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
- 寒色:象征秋冬的到来,反映出战乱的严酷。
- 战马:暗示战争的频繁与对家国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秋一雁过”指的是哪一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在送别友人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忧伤与关心
C. 无所谓
D. 愤怒 -
“全军征北虏”指的是: A. 攻打南方敌人
B. 征讨北方敌人
C. 内战
D. 和平谈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孔巢父赴河南军》均涉及送别主题,前者侧重个人情感,后者则结合了国家局势与个人情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两首诗的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但都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现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乐府》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送孔巢父赴河南军》的全面解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