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时间: 2025-01-08 22:24:17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

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君卮酒不成欢,
幼女辞家事伯鸾。
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
心怜稚齿鸣环去,
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
青山无限水漫漫。

白话文翻译:

送君饮酒却不能尽兴,年幼的女儿告别家门归于丈夫。
桃叶真好看,确实值得吟咏,
柳花如雪,怎么才好去欣赏呢?
我心中怜惜小孩逐渐离去,
我身为人老,面对美玉也感到难堪。
惆怅的黄昏,船帆不知要漂向何处,
青山连绵不绝,水面广阔无边。

注释:

  • 卮酒:一种酒器,古代用来盛酒,指代喝酒。
  • 伯鸾:指丈夫,古时对婚姻的称谓。
  • 桃叶:桃树的叶子,象征美好、喜庆。
  • 柳花:柳树的花,象征春天、柔美。
  • 稚齿:幼小的牙齿,形容年幼的孩子。
  • 鸣环:指小孩佩戴的环,发出声音。
  • 玉难:形容与美玉相比自己容颜的衰老。
  • 暮帆:黄昏时的船帆,象征离别与漂泊。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远方的希望。
  • 水漫漫:形容水的广阔无边,代表无尽的旅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约720年-约785年),字逢辰,号景山,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写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前夕,社会动荡,诗中寄托了送别的惆怅与对未来的无奈与希望。诗人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亲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变迁的感伤。开头两句“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直接揭示了送别的场景,主人公本想借酒消愁,却因幼女的离去而感到欢愉无望。这种情感的转折,展现了人世间的离别与无常。

接下来的“桃叶宜人诚可咏,柳花如雪若为看”,诗人以自然的美景来衬托心中的惆怅,桃叶和柳花的描写,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此时,诗人心中对“稚齿”的怜惜,与自己“衰颜”的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层次,表现出对年华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将离别的悲伤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了人生的迷茫与无尽的旅途。青山与水的结合,象征着人生的道路虽美,但也充满了未知与困惑。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表现了送别的悲伤,更通过自然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温暖而又惆怅的离别画面,使人读后感慨良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送君卮酒不成欢:送别的酒喝不成欢,暗示送别的悲伤。
  2. 幼女辞家事伯鸾:幼女离家,嫁给丈夫,表现了人世间的离别。
  3. 桃叶宜人诚可咏:桃叶的美令人喜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4. 柳花如雪若为看:柳花如雪,表达对美景的思念。
  5. 心怜稚齿鸣环去:心中怜惜年幼的孩子离去,表现出父母的深情。
  6. 身愧衰颜对玉难:年老而感到羞愧,面对美玉感到难堪。
  7. 惆怅暮帆何处落:黄昏的船帆,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8. 青山无限水漫漫:青山与水的结合,象征着无尽的人生旅途。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花如雪”,以雪比喻柳花的洁白,生动形象。
  • 对仗:如“桃叶宜人”和“柳花如雪”,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如“心怜稚齿”,表现出诗人的情感,赋予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情景,表现了对亲情的深刻思考与人生的感慨。诗人以自然的美景映衬内心的伤感,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桃叶:象征着青春、美好和希望。
  • 柳花:象征柔美、春天的气息和离别的忧伤。
  • 暮帆: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不确定性。
  • 青山:象征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幼女辞家事伯鸾”是什么意思? A. 幼女嫁给丈夫
    B. 幼女回家
    C. 幼女去游玩

  2. “桃叶宜人诚可咏”中的“桃叶”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爱情
    B. 青春与希望
    C. 离别的悲伤

  3. 诗人对衰老的感受是怎样的? A. 感到骄傲
    B. 感到无奈和羞愧
    C. 感到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风格清新而含蓄。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都反映了面对离别时的心情,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诗鉴赏辞典》
  3.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