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扬州》

时间: 2025-01-04 12:17:25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扬州》
作者:韦庄 〔唐代〕

当年人未识兵戈,
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
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
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
绿杨摧折旧官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昔日扬州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过去人们不曾经历战乱,青楼歌女夜夜欢歌,春光无限,万物复苏,皓月下微风习习,令人陶醉。然而,自从淮王离去后,城中再无鸡犬之声,炀帝归来后,曾经的繁华已化为绮罗的葬礼。如今,二十四桥显得空荡寂寂,昔日绿杨也被摧折,旧官河的景象更显得凄凉。

注释:

  • 青楼:指歌妓居住和表演的地方。
  • 花发:花盛开的样子,象征春天的美好。
  • 淮王:指的是南朝的淮王,历史上有着相应的背景。
  • 炀帝:指隋朝的炀帝杨广,以奢侈和残暴著称。
  • 二十四桥:指扬州的著名景点,象征着往日的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唐代诗人,以词、诗闻名,作品多抒情,风格婉约。其生平经历了盛唐与衰唐的交替,作品中常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运衰微,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扬州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过扬州》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与衰落,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的开篇“当年人未识兵戈”,点明了昔日的和平与安宁。接着,通过“处处青楼夜夜歌”,展现了当时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景象,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青春的活力。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历史的反思,提到淮王和炀帝,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更迭。特别是“无鸡犬”与“葬绮罗”,对比昔日的热闹与今日的冷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无奈和惋惜。而“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则进一步强化了扬州的凋零与寂寞,诗人通过意象的运用,深切表达了对过往荣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失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人未识兵戈:表达了过去的宁静,没有战争的干扰。
  • 处处青楼夜夜歌:描绘繁华的夜生活,青楼歌女的欢歌笑语。
  • 花发洞中春日永:春天的美好,花开不断,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月明衣上好风多:月光明亮,夜风温柔,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 淮王去后无鸡犬:历史的变迁,淮王离去后,城中冷清。
  • 炀帝归来葬绮罗:炀帝的归来象征着奢华的终结。
  • 二十四桥空寂寂:著名的二十四桥如今显得空旷寂寞。
  • 绿杨摧折旧官河:旧时的美景已不复存在,绿杨被摧折,河水显得萧索。

修辞手法

  • 使用对比手法,昔日繁华与今日凋零形成鲜明对照。
  • 意象丰富,如“青楼”、“二十四桥”等,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 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情感,使读者感同身受。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扬州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流露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青楼:象征着繁华与享乐。
  • 春日: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二十四桥:代表着扬州的历史与文化。
  • 绿杨:象征着自然之美与时光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楼”主要指什么?
    A. 酒楼
    B. 歌妓居住的地方
    C. 商铺
    D. 学校

  2. “二十四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繁华的景象
    C. 旧时的回忆
    D. 以上皆是

  3. 诗人对扬州的感情是?
    A. 赞美
    B. 怀念与惋惜
    C. 无动于衷
    D. 轻蔑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韦庄的《过扬州》和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但韦庄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细腻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苦难,展现了不同的诗人视角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