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夜晚,清脆的瑟声中满是怨恨,风雨交加,弦音显得格外悲伤。孤独的灯光下,遥远的楚角声传来,残月映照在章台之上。芳草已渐渐暗淡,故友却依然未能到来。家书无法寄送,只有秋雁又向南方飞去。
注释:
- 瑟:古代弦乐器,音色清脆。
- 楚角:楚地的号角声,象征远方的思念。
- 章台:古代女子的闺房,寓意思念之情。
- 芳草已云暮:芳草已渐渐暗淡,暗指时光流逝。
- 乡书:家书,指写给家人的信件。
- 秋雁:秋天的雁,通常象征离别和思乡。
典故解析:
“楚角”是指楚国的号角声,古时常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章台则是古代女子的闺房,暗指诗人对未归故友的思念。秋雁南飞,传统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归路的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庄(836-910),字彦辅,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以词作闻名。其诗词风格多情婉约,情感真挚,常反映个人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章台夜思》创作于唐末时期,社会动荡,诗人身世飘零,常常流落于异乡,因而对故乡和旧友的思念愈加深切。
诗歌鉴赏:
《章台夜思》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歌,通过清瑟的音声和孤灯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以“清瑟怨遥夜”引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瑟声在夜晚显得格外凄楚,似乎在诉说着诗人的心事。接着,“孤灯闻楚角”,孤灯一盏,楚角声声,诗人通过这种对比,突显了自己在夜晚的孤独与对故人的思念。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寂,芳草已暗,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而故人仍然没有出现,造成了一种深切的落寞感。最后两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乡书无法寄出,仿佛无尽的思念被封锁在心间,秋雁的南飞则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无法重聚的悲哀。
整首诗的情感细腻而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瑟怨遥夜:夜深人静,瑟声清脆却充满怨恨,暗示诗人心中愁苦。
- 绕弦风雨哀:风雨交加,弦乐声中透出哀伤,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 孤灯闻楚角:孤灯下,耳边传来楚角声,增强了孤独感与思乡情。
- 残月下章台:残月照耀章台,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对旧时光的怀念。
- 芳草已云暮:芳草已渐渐暗淡,预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失去的美好。
- 故人殊未来:故人却未能归来,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期待。
- 乡书不可寄:家书无法寄送,象征着与家乡的隔绝和思念的无奈。
- 秋雁又南回:秋天的雁又向南飞去,暗指离别和重聚的难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瑟声比作心中的怨恨,增强情感的传达。
-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物体(如瑟、风雨)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如“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乡与孤独展开,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刻,富有画面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瑟:象征着孤独与思念的乐器。
- 楚角:代表遥远的故乡与对故人的思念。
- 孤灯:象征孤独的处境与内心的寂寞。
- 残月:暗示时间流逝与过去的追忆。
- 秋雁:象征离别与思乡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琵琶
- B. 瑟
- C. 笛子
- D. 古筝
-
诗人对故人有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思念
- C. 冷漠
- D. 高兴
-
“乡书不可寄”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快乐
- C. 无奈
- D. 愤怒
答案:
- B. 瑟
- B. 思念
- C.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章台夜思》与《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但《静夜思》更为直接与简洁,而《章台夜思》则通过更多的意象与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复杂的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韦庄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