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晚眺(庚子年冬大驾幸蜀后作)》

时间: 2025-01-19 15:51:23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

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

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谷路萦纡,岩巅日欲晡。
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
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
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

白话文翻译:

进入山谷的路曲折蜿蜒,岩顶的太阳快要沉下去了。
山岭上的云寒冷地笼罩着,溪水上的雪冻得像粘着须子一样。
卧在草丛中的野兔,听到冰裂时像是怯懦的狐狸。
仍然能听到关外的火声,昨夜的火光照亮了皇都。

注释:

  • 入谷:进入山谷。
  • 萦纡:曲折回旋,形容路途的曲折。
  • 日欲晡:太阳快要落下。
  • 岭云:山岭的云。
  • 寒扫盖:寒冷的云层像是覆盖着大地。
  • 溪雪:溪水上的雪。
  • 冻黏:冻得像是粘着的样子。
  • 卧草跧如兔:卧在草丛中,像兔子一样。
  • 听冰怯似狐:听到冰裂声时,像狐狸一样害怕。
  • 关外火:指的是关外的狼烟。
  • 彻皇都:指的是火光照亮了皇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韦庄(841年-910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工于词,尤以婉约派著称。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及自然风光,语言清新,意境深远。韦庄的生平经历较为坎坷,曾多次任职但屡遭贬谪,晚年归隐,心系故乡。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庚子年冬天,作者应邀至蜀地游历,表达了他对山水景色的感受和对时局的思考。诗中描绘了冬季的寒冷和山野的静谧,同时也隐含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诗歌鉴赏:

《雨霁晚眺》描绘了冬季雨后山野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寒冷。在这首诗中,韦庄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局的感慨。诗的开头“入谷路萦纡”通过描绘道路的曲折,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曲折,接着“岩巅日欲晡”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即将落幕的氛围。

诗中“岭云寒扫盖,溪雪冻黏须”,运用了清晰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寒冷的气候和冰雪的凝重。自然景象与动物的描绘相结合,“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也传达了一种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最后两句“仍闻关外火,昨夜彻皇都”,则让人联想到战乱的局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现实的交织,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时局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谷路萦纡:描绘了进入山谷的道路曲折,暗示旅途的艰辛。
  2. 岩巅日欲晡:日将西沉,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日暮的来临。
  3. 岭云寒扫盖:寒冷的云层笼罩着山岭,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4. 溪雪冻黏须:溪水上的雪冻得像粘在一起,表现出寒冷的感觉。
  5. 卧草跧如兔:形象地描绘了野兔卧在草丛中的情景。
  6. 听冰怯似狐:生动地表现了动物对环境的敏感与恐惧。
  7. 仍闻关外火:暗示了外部世界的动荡,给人以不安。
  8. 昨夜彻皇都:提及皇都,令人联想到国家的安危,深富政治寓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卧草跧如兔”,通过比喻生动描绘了野兔的状态。
  • 拟人:如“听冰怯似狐”,赋予动物情感,使诗意更为丰富。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如“日欲晡”“寒扫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国家时局的忧虑,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谷:象征着宁静与隐秘的地方,代表诗人的内心世界。
  • 寒云:象征着冷酷和压抑的环境,反映社会的动荡。
  • 野兔和狐狸: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与脆弱,暗示人类在大自然和社会动荡中的脆弱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入谷路萦纡”意指: A. 道路直通
    B. 道路曲折
    C. 道路宽阔

  2. “仍闻关外火”暗示: A. 自然景象
    B. 国家动荡
    C. 生活安宁

  3. 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韦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体现出宁静与和谐的主题,而韦庄的作品则融入了更多对时局的思考。
  • 杜甫《春望》: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反映了社会动荡与战争带来的痛苦,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韦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