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昏眵望杳水云村,好句从来风月人。
瓦缶不量追大吕,冰壶何惜受纖尘。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眼光中,望着远处的水乡村落,
好句子总是留给风月之人。
瓦缶的器量无法与大吕相比,
冰壶又何必在意那细微的尘埃。
注释:
- 昏眵:昏暗的目光,形容眼睛看不清楚。
- 杳水:远处的水,指遥远的水乡。
- 云村:云雾缭绕的村落,描绘出秋天朦胧的景象。
- 好句:美好的诗句。
- 风月人:指有情趣的人,通常是指那些懂得欣赏风花雪月的人。
- 瓦缶:一种用瓦制成的容器,这里象征着通常的、平常的事物。
- 大吕:指“大吕之器”,比喻高雅的艺术或高超的技艺。
- 冰壶:指清澈的酒器,象征高洁的情操。
- 纖尘:细微的尘埃,象征琐碎的事物。
典故解析:
- 大吕:出自古代乐器,大吕表示的是高雅、高尚的艺术境界。
- 风月:常用于描绘自然美和人情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代表一种高雅的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天,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水乡景象,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借用风月人和艺术境界的比喻,反映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秋意为背景,透过昏暗的视角,描绘了水乡的宁静。诗人以“昏眵”开篇,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意境,随后引出了“风月人”这一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提到的“瓦缶”和“大吕”,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艺术境界的追求和对平庸的自省。最后一句“冰壶何惜受纤尘”,则是一种洒脱的态度,表明诗人并不在意那些微不足道的琐事,反而更在乎内心的高洁与清澈。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独特理解,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昏眵望杳水云村:通过“昏眵”这一描写,体现了诗人看待世界的朦胧与模糊,同时“水云村”则暗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境地。
- 好句从来风月人:强调了欣赏诗句的人的身份,风月之人通常具备慧眼,能够体会到诗歌的美。
- 瓦缶不量追大吕:这里用瓦缶与大吕的对比,表达了普通和高雅之间的差距,以及诗人在追求艺术时的自我认知。
- 冰壶何惜受纖尘:以冰壶来象征纯洁,暗示诗人宁愿保持清澈,也不在乎外界的小瑕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壶”比喻高洁的情操,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用词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象征:水乡、风月等意象象征着理想和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与艺术的思考,探讨了高雅与平庸,表现了诗人追求高尚情操的态度,传递出一种超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乡:象征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风月:代表高尚情趣与自然之美。
- 瓦缶:暗示平常与平庸。
- 冰壶:象征纯洁与高洁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昏眵”这一词语的意思是: A. 明亮的光线
B. 昏暗的目光
C. 清晰的视野 -
“瓦缶”和“大吕”的对比主要表达了: A. 普通与高雅的差距
B. 水与火的关系
C. 诗人与他人的关系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在于: A. 描绘秋天的景色
B. 探讨人生哲学与艺术追求
C. 表达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枫桥夜泊》 by 张继
诗词对比:
《秋夕》:同样描绘秋天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深情与哲理思考。
《枫桥夜泊》:描绘夜晚的孤独与思考,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背景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