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留又用韵》

时间: 2024-09-19 21:57:27

宿留不觉久,非因恋竹房。

山林迟老死,萍梗急贫忙。

走俗形几秽,还家梦亦香。

未能凭古语,安处是吾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留不觉久,非因恋竹房。
山林迟老死,萍梗急贫忙。
走俗形几秽,还家梦亦香。
未能凭古语,安处是吾乡。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里宿留,不知不觉已经很久,这并不是因为我对竹屋的眷恋。
山林中我渐渐老去,浮萍的根茎却在忙碌着生存。
我在世俗中生活,感觉身心几乎污秽,回到家乡的梦却是那么美好。
我无法凭借古人的话语来判断,究竟何处才是我的故乡。

注释:

  • 宿留:在此处指在某地逗留过夜。
  • 竹房:用竹子搭建的房子,这里指的是诗人所住的地方。
  • 山林:指自然环境,暗示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感慨。
  • 萍梗:水中浮萍的根茎,比喻生活的困境与忙碌。
  • 走俗:指参与世俗生活,可能暗指对俗世的无奈。
  • 古语:指古人的智慧或言论,这里表达诗人对传统的怀念。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表达了对古人智慧的依赖和对故乡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在山林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的诗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长期居住于山林之地,感受到时间流逝和生活困境的背景下。他在与世俗生活的对比中,回忆自己对故乡的向往和对传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诗歌鉴赏:

这首《迟留又用韵》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故乡的复杂情感。开篇提到“宿留不觉久”,便引出了诗人对时间的感知,似乎在无意间已在此停留了太久,暗含了对安逸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对“竹房”的提及,既是对居住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

“山林迟老死”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萍梗急贫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在自然的安逸中,个人的生活却充满了忙碌与贫困。接着,诗人回忆“还家梦亦香”,展现了对故乡的美好向往,而现实中的“走俗形几秽”则使得这种向往显得更加遥远与无奈。

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流露中,折射出诗人对人生、故乡与自然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宿留不觉久:在这里长时间逗留,未曾意识到时光的流逝。
  2. 非因恋竹房:并不是因为对竹屋的依恋而留恋此地。
  3. 山林迟老死:在这山林中渐渐变老,暗示时间的无情。
  4. 萍梗急贫忙:浮萍的根茎在忙于生存,象征生活的艰辛与急迫。
  5. 走俗形几秽:在世俗中生活,感到身心的污秽。
  6. 还家梦亦香:思念家乡的梦境是美好的,反衬现实的困顿。
  7. 未能凭古语:无法依赖古人的智慧来判断。
  8. 安处是吾乡:究竟何处才是我的故乡,表达了对归属的迷惑。

修辞手法:

  • 对比:自然与世俗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意象:如“山林”、“竹房”、“萍梗”,通过自然意象反映人情世态。
  • 隐喻:诗中用“萍梗”比喻生活的困境,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故乡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活困境和归属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房: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山林:代表自然与宁静,亦为诗人心灵的栖息地。
  • 萍梗:象征生活的艰难与无奈。
  • :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诗人所住的地方是: A. 城市
    B. 竹房
    C. 山林
    D. 海边

  2. “走俗形几秽”中“走俗”的意思是: A. 走出乡村
    B. 参与世俗生活
    C. 游历四方
    D. 走进自然

  3. 诗人对故乡的感觉是: A. 忘却
    B. 向往
    C. 厌恶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意象清新,情感细腻。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对隐逸生活的推崇,表达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归依,情感深厚。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
  • 《中华诗词鉴赏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