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
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
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白话文翻译:
边疆的战服上沾满了胡人的尘土,长安的汉将们英勇作战。
龙蛇般的阵法展开,像貔虎一样振奋军威。
敌人的脑袋被砍下,征战的士兵身上的衣服沾染了鲜血。
今天战报已经送到了,明天就能凯旋归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边服:边疆的军服。
- 胡尘:指胡人的战斗尘土,象征战争的激烈。
- 长安:唐朝的都城,象征国家的中心。
- 龙蛇:比喻军队阵形,灵活多变。
- 貔虎:比喻勇猛的军队。
- 诈虏:指对敌人的欺骗、攻打。
- 征夫:征战的士兵。
- 凯歌:胜利的歌声。
典故解析:
- 此诗反映了唐代军队出征的英勇气概,表现了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士兵的勇敢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年号开元,尊号明宗。他不仅是一位统治者,也是一位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写边疆战争、政治风云等。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朝的战争时期,描写了边疆作战的场景,表达了对汉将英勇作战的赞美以及对胜利归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旋师喜捷》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边塞诗,展现了唐代军队的英勇与气势。诗的开头通过“边服胡尘起”描绘出战斗的紧迫感,士兵们的军服沾满了敌人的尘土,暗示了激烈的战争场面。接着“长安汉将飞”则强调了长安作为汉族将领的出发点与归属,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军队的阵形和士兵的气势,龙蛇象征灵活而变化多端的战阵,而貔虎则象征勇猛与威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面的“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则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敌人的脑袋被斩下,士兵的鲜血染红了衣服,令人心生震撼。
最后两句“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则是对胜利的期待与自豪,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斗志,整个诗歌从悲壮的战争场景转向了胜利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边服胡尘起:描绘战斗中的士兵,身上沾满了敌人的尘土,象征战争的激烈。
- 长安汉将飞:长安的将领们奋勇作战,表现出他们的勇敢与豪情。
- 龙蛇开阵法:形容军队阵形如龙蛇般灵活,显示出战术的高超。
- 貔虎振军威:比喻军队的威势,像貔虎一样强大,令人畏惧。
- 诈虏脑涂地:描写对敌人的欺骗和残酷的战斗,脑袋满地,血腥场景。
- 征夫血染衣:士兵们战斗中受伤,衣服被鲜血染红,表现战争的残酷。
- 今朝书奏入:今天战报送回,胜利的消息传来。
- 明日凯歌归:明天就能凯旋而归,充满期待与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蛇”“貔虎”等比喻,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用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战争场景的描写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冲击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展开,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与对国家的忠诚,传达出一种昂扬向上的斗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边服:象征战斗与征服。
- 胡尘:象征敌人及战争的残酷。
- 龙蛇:象征变化和灵活的战术。
- 貔虎:象征勇猛与威严的军队。
- 鲜血:象征牺牲与战斗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边服胡尘起”的意思是: A. 诗人穿上了边疆的服装
B. 战斗激烈,士兵的军服沾满尘土
C. 胡人占领了边疆 -
诗中提到的“龙蛇”主要形容: A. 军队的灵活与变化
B. 胡人的阵法
C. 诗人的想象 -
“今朝书奏入”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战败的消息
B. 胜利的消息传回
C. 军队的撤退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 比较《旋师喜捷》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更侧重于描绘战争场景和士兵的英勇,后者则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显著差异,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豪放与气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隆基与唐代历史》
- 《唐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