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家奠灵简,自昔仰神仙。
真子今将命,苍生福可传。
江山寻故国,城郭信依然。
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
白话文翻译:
道教的灵简祭奠,古来就仰慕神仙。
真子如今将要命令,苍生的福气可以传播。
江山寻觅故国,城郭依旧信守如昔。
两座房屋遥遥相望,云彩回旋在洞天之中。
注释:
- 道家:指道教,古老的宗教与哲学,崇尚自然与长生不老。
- 灵简:指祭奠神灵的简册,常用于道教的祭祀仪式。
- 真子:道教的尊称,通常指道士或高人。
- 苍生:指百姓、人民。
- 江山:指国家和山河。
- 城郭:指城池和围墙,象征着故国的保护和依托。
- 二室:可能指代两位道士或两座道教的道观。
- 云回洞里天:形象地描绘出道教神仙居所的仙境。
典故解析:
- 道教:道教源于中国,是一种既有哲学思想也有宗教信仰的体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神仙:在道教中,神仙是追求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理想人物,常被尊崇。
- 真子:在道教中被称为“真”,代表着道家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六位皇帝,年号天宝,后世称为唐玄宗。他在位期间,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尤其重视道教,积极倡导道教文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隆基晚年,反映了他对道教的信仰和对仙道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道教的灵简祭奠,抒发了李隆基对神仙的仰慕之情,展现了他对真理和长生的追求。诗的开头便提到“道家奠灵简”,表明诗人对道教的尊重,强调了道教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接着“真子今将命”,暗示着道教的力量可以带来祥和与福祉,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信仰。
“江山寻故国”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依恋,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国家未来的寄托。最后“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将道教的仙境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整首诗在意象上非常清新,情感上充满了对道教和故国的热爱,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道家奠灵简,自昔仰神仙: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道教和神仙的崇敬。
- 真子今将命,苍生福可传:强调道教的力量,可以带来福祉。
- 江山寻故国,城郭信依然: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忆。
- 二室遥相望,云回洞里天:描绘道教的理想境界,表达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江山寻故国,城郭信依然”,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道教的境界与云回洞天相联系,表现出一种神秘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道教的尊崇与向往,同时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人民福祉的关注。
意象分析:
- 灵简:象征道教的祭祀与信仰,代表着人与神的沟通。
- 真子:道教的理想人,象征着智慧与超越。
- 江山:象征着历史与故国的情怀。
- 云回洞里天:代表道教的理想生活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真子”指的是: A. 一位皇帝
B. 道教的高人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B -
诗中“二室遥相望”中的“二室”可能指的是: A. 两个道观
B. 两个城市
C. 两个山头
答案:A -
诗人对故国的感情在诗中表现为: A. 忘却
B. 怀念与依恋
C. 失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情感细腻。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山水的美景和理想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比较李隆基的《送赵法师还蜀因名山奠简》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和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隆基更多地融入了道教的元素,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直接描绘,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文化氛围。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