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天竺寺 刘子翚 〔宋代〕 一径联镳去,身疑在画图。 林阴穿欲尽,山霭近还无。 下榻聊盘礴,裁诗屡嗫嚅。 道人留客意,片月出云孤。
白话文翻译:
我们一同骑马沿着小径前行,仿佛置身于一幅画中。 林荫道即将穿尽,山间的雾气近在咫尺却又似有若无。 我们放下行李,随意坐下,一边构思诗句,一边犹豫不决。 道士表达留客之意,此时一片月亮从云层中孤独地升起。
注释:
- 联镳:一同骑马。
- 画图:比喻美丽的景色。
- 林阴:林中的阴影。
- 山霭:山间的雾气。
- 下榻:放下行李,指休息。
- 盘礴:随意坐下。
- 裁诗:构思诗句。
- 嗫嚅:犹豫不决。
- 道人:指寺中的僧人。
- 片月:一片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0),字彦冲,号屏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隐逸之情。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天竺寺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览天竺寺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天竺寺的情景。首联以“画图”比喻自然景色之美,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颔联通过“林阴穿欲尽,山霭近还无”的描绘,展现了山间雾气的朦胧美。颈联和尾联则通过“下榻聊盘礴,裁诗屡嗫嚅”和“道人留客意,片月出云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闲适心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联镳去”和“身疑在画图”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骑马游览的情景,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惊叹。
- 颔联:通过“林阴穿欲尽,山霭近还无”描绘了山间雾气的朦胧美,展现了自然的变幻莫测。
- 颈联:通过“下榻聊盘礴,裁诗屡嗫嚅”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闲适心情,以及构思诗句时的犹豫不决。
- 尾联:通过“道人留客意,片月出云孤”表达了道士的留客之意,以及夜晚月亮的孤独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首联中的“身疑在画图”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图,增强了美感。
- 拟人:尾联中的“片月出云孤”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月亮孤独的情感,增强了诗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图:比喻美丽的景色。
- 林阴:林中的阴影。
- 山霭:山间的雾气。
- 片月:一片月亮。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美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身疑在画图”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山霭近还无”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山间的雾气 B. 山间的阳光 C. 山间的风 D. 山间的雨
-
诗中“片月出云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喜悦 C. 悲伤 D. 愤怒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之情。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刘子翚的《过天竺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隐逸之情,但刘子翚的诗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刘子翚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