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齿发
作者: 陆游 〔宋代〕
暮境侵寻岁月遒,
齿摇发脱又经秋。
此身要是归衰谢,
外物何须更固留。
皁白从来憎了了,
登临且复送悠悠。
嗣宗痛饮图南睡,
万身输君此一筹。
白话文翻译:
傍晚的景色逐渐侵入,时间在悄然流逝,岁月已经变得愈加深邃;我的牙齿在摇晃,头发也已经脱落,又经历了一个秋天。如果我的身体真的要归于衰老和谢尽,那么外面的事物又何必再去留恋?黑白之间本就令人厌倦,登高望远时只能送走那无尽的悠悠岁月。嗣宗痛饮之际想要南归入梦,然而我却将所有身心都交给了你这一筹码。
注释:
- 暮境:黄昏的景色。
- 侵寻:侵袭、侵入。
- 岁月遒:指岁月悠长、深远。
- 齿摇发脱:牙齿松动,头发脱落,指衰老的迹象。
- 外物:指世俗的事物。
- 皁白:黑白之间的对比。
- 登临:登高望远。
- 嗣宗:指南宋皇帝嗣宗。
- 痛饮:痛快地喝酒。
- 图南睡:想要南归入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理想,作品涉及诗、文、词等各个领域。他的诗歌多描写个人的遭遇与感受,情感真挚,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感受到岁月无情、人生衰老之时。诗中透出对过往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无奈,同时流露出对世俗事物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暮境”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感伤,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陆游通过“齿摇发脱”的自述,表现出对衰老的无奈与痛苦。接着,诗人以“此身要是归衰谢,外物何须更固留”来表达对世俗荣华的淡然与超然,显示出一种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皁白从来憎了了”,不仅传达出对生活的厌倦,也反映了人对于生死、荣辱的思考。诗人在“登临且复送悠悠”中,似乎在追忆往昔,感慨岁月的流逝与无情。最后两句提及嗣宗,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在历史与现实中的迷茫与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达到一种哲学的沉思,展现了陆游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暮境侵寻”引入夜幕降临,暗示时间的无情与流逝。
- 第二联描述个人衰老的感受,深刻而直白。
- 第三联表达对世俗事物的淡漠,传达出一种人生观。
- 第四联通过对生活的厌倦,强调时间的无情。
- 第五联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借鉴与自我反思。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齿摇发脱”与“岁月遒”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衰老比作自然现象,增强表达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衰老、时间、人生的无常与对世俗的淡然态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暮境:象征着生命的黄昏,暗示时间的流逝。
- 齿发:代表衰老的标志,体现生命的脆弱。
- 皁白:黑白之间的对比,象征人生的复杂与对立。
- 登临:象征着对人生高度的追求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齿摇发脱”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人生的美好
- B) 衰老的迹象
- C) 对未来的期待
-
“外物何须更固留”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对世俗的淡然
- C) 对物质的渴望
-
“嗣宗痛饮”中的“痛饮”指的是什么?
- A) 享受美酒
- B) 伤心欲绝
- C) 忧伤的饮酒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陆游的《齿发》与杜甫的《登高》均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时间的感慨。陆游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对世俗的超然,而杜甫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人生的悲壮与渺小。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但在情感基调与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