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时间: 2025-01-01 11:59:51

庭空日色静,楼迥钟声迟。

褐叟已争席,驯鸦更不疑。

同来复同去,竟别我为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空日色静,楼迥钟声迟。
褐叟已争席,驯鸦更不疑。
同来复同去,竟别我为谁。

白话文翻译:

庭院空旷,阳光静谧,楼阁高耸,钟声悠然。
褐衣老人已在争抢座位,驯服的乌鸦更是毫不怀疑。
我们一起走来又一起离去,究竟是谁在为我告别?

注释:

  • 庭空:庭院空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日色静:阳光温和,环境宁静。
  • 楼迥:高楼远离,给人一种独立的感觉。
  • 钟声迟:钟声显得缓慢、悠远,暗示时间的流逝。
  • 褐叟:穿着褐色衣服的老人,象征着平凡和普通。
  • 驯鸦:被驯化的乌鸦,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竟别我为谁:意指离别的原因让人感到疑惑。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驯鸦”可以看作是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隐喻,历史上驯化动物常常被用来比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钟声的悠远也常常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北宋文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丙寅年,正值黄庭坚生活的转折时期,反映了他对身边事物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看似简洁,实则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开头的“庭空日色静”通过描绘宁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接着“楼迥钟声迟”,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时间的延续感。褐叟的出现,似乎暗示着社会的繁杂与人际关系的复杂,而“驯鸦更不疑”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最后两句中,“同来复同去”既是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也是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死、离别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命运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空日色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庭院画面,暗示内心的平和和孤寂。
  2. 楼迥钟声迟:高楼耸立,钟声悠远,表现出时间的缓慢与人生的沉重。
  3. 褐叟已争席:褐衣老人争座,象征着世俗的竞争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4. 驯鸦更不疑:驯化的乌鸦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掌控与和谐。
  5. 同来复同去:暗示生命的循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离别。
  6. 竟别我为谁:对离别所引发的哲学思考,质问人生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驯鸦”,象征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庭院、钟声、褐叟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透过宁静的环境和纷扰的人际关系,传达出孤独与哲学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庭院: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2. 钟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3. 褐叟:象征平凡与世俗的琐碎。
  4. 乌鸦: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庭空”指什么?

    • A. 空旷的庭院
    • B. 热闹的市场
    • C. 繁华的街道
    • D. 美丽的花园
  2. “驯鸦”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 C. 人类的愚蠢
    • D. 竞争的关系
  3. 诗的最后一句“竟别我为谁”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疑惑与惆怅
    • C. 愤怒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苏轼的《赤壁赋》
  2.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3.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思考,但黄庭坚更倾向于内心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黄庭坚诗文集》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