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叔父给事挽词十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更生苦讼石中书,宰掾非人欲引裾。
两猾论兵几败国,同时御史更谁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斗争的无奈与悲哀。他认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许多事情都变得痛苦而艰难。宰相与官员们并非出于公心,反而只是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两国之间的战略讨论中,常常是两派狡猾之人,导致国家几乎走向灭亡。如今的御史又有谁能与之相比呢?
注释:
- 更生:再生,指再次经历。
- 苦讼:痛苦的争讼,形容政治斗争激烈。
- 宰掾:指宰相及其下属,泛指官员。
- 引裾:引导,拉着衣袖,意指引荐或拉拢。
- 猾:狡猾,形容人心险恶。
- 论兵:讨论军事问题。
- 御史: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
典故解析:
“石中书”指代古代的书籍与文字,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积累;“宰掾非人”反映了对官场腐败的痛心;“两猾论兵”则强调了权谋之争对国家的危害,类似于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与将领之间的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擅长用典,情感真挚,常常借古讽今。
创作背景:
本诗是黄庭坚为其叔父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以及对政治现状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挽词通过对政治斗争的深刻反思,表现了对人情世故的无奈。诗中“宰掾非人欲引裾”一语道出了官场的险恶与人心的复杂,揭示了当时政治生态的阴暗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个人的痛苦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更生苦讼”与“两猾论兵”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整首诗既有对亲人的追思,又有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与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更生苦讼石中书:暗示政治斗争的艰辛与复杂,书籍象征智慧,但在现实中却难以施展。
- 宰掾非人欲引裾:官员的动机并不纯粹,反倒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拉拢,这种现象令人失望。
- 两猾论兵几败国:两国的狡猾之人讨论军事,结果几乎导致国家的覆灭,表现出权谋的危害。
- 同时御史更谁如:对当今御史的失望与无奈,质疑谁能与以往的清明廉洁相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更生苦讼”和“宰掾非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诗歌的情感。
- 隐喻:将“书”比喻为智慧的象征,反映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的追忆与对政治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石中书:象征智慧与沉重的历史负担。
- 宰掾:代表腐败的官场,暗示人心的黑暗。
- 猾:象征狡诈与阴险,反映权谋斗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更生苦讼”中“苦”字的意思是: a) 快乐
b) 痛苦
c) 忍耐 -
诗中的“宰掾”指的是: a) 皇帝
b) 官员
c) 士人 -
“两猾论兵”中“猾”的意思是: a) 诚实
b) 狡猾
c) 勇敢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士人对于社会现状的忧虑,但黄庭坚更多地聚焦于个人与权力的关系,而杜甫则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直接关切。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