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鲁望独夜有怀吴体见寄》
时间: 2025-01-01 14:1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鲁望独夜有怀吴体见寄
病鹤带雾傍独屋,
破巢含雪倾孤梧。
濯足将加汉光腹,
抵掌欲捋梁武须。
隐几清吟谁敢敌,
枕琴高卧真堪图。
此时枉欠高散物,
楠瘤作樽石作垆。
白话文翻译:
在雾气弥漫的夜晚,孤单的屋旁,一只病鹤静静伫立;破败的巢里,雪花纷飞,倾斜的孤梧树上,显得愈发萧瑟。我在汉光的照耀下洗脚,仿佛要与梁武的须发相捋。清静的几案上,我的吟声无人能及;我枕着琴弦安然入睡,真是值得一画的美景。此时此刻,纵然高远的物事无法到手,楠木的瘤作为酒樽,石头为垆,倒也自得其乐。
注释:
字词注释:
- 病鹤:形容状态羸弱的鹤。
- 独屋:孤单的房子。
- 倾孤梧:孤独的梧桐树,树枝倾斜。
- 濯足:洗脚。
- 汉光:指汉代的明光,象征光明。
- 梁武:指梁武帝,古代帝王。
- 隐几:隐匿的几案。
- 清吟:清新的吟唱。
- 枕琴:以琴为枕,表示安然自得的状态。
- 高散物:高远的物件。
- 楠瘤:楠木的瘤,作为酒器。
- 石作垆:石头做的酒垆。
典故解析:
- 梁武须:梁武帝以文治著称,诗人提到其须,象征着伟大的文采与气度。
- 汉光:暗指汉代的文化辉煌,反映诗人的自信和胸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皮日休(约835-883),字习之,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性情洒脱,作品风格多变,常以清新、自然的意象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夜晚,诗人独处,心怀对友人鲁望的思念,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象的描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一个孤独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的“病鹤带雾”让人感到一种病弱与孤独的气氛,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脆弱和对生活的感悟。接着,破巢和倾孤梧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景物的萧瑟,也映射出诗人的孤寂。
中间的“濯足将加汉光腹,抵掌欲捋梁武须”则转向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诗人试图从汉光的辉煌和梁武的伟业中寻找力量,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最后两句“此时枉欠高散物,楠瘤作樽石作垆”更是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淡然与洒脱。尽管高远的理想难以实现,但他依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当下,展示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鹤带雾傍独屋:病鹤在雾气中,孤单的房屋旁,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 破巢含雪倾孤梧:破旧的鸟巢里飘着雪,孤独的梧桐树显得更加孤单。
- 濯足将加汉光腹:诗人洗脚,感受汉朝光辉的意象,暗示对历史的向往。
- 抵掌欲捋梁武须:想要与梁武帝的气度相提并论,表达对于伟大理想的追求。
- 隐几清吟谁敢敌:隐匿在几案旁,清吟的声音无人能及,表现出诗人的自信和孤独。
- 枕琴高卧真堪图:枕着琴安然入睡,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此时枉欠高散物:此时即使无法获得高远的理想,也无所谓。
- 楠瘤作樽石作垆:用楠木的瘤作为酒樽,用石头作酒垆,展现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病鹤、破巢等意象比作诗人内心的孤独。
- 拟人: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情感,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 对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思念、对历史的沉思与生活的淡泊展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反映了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鹤:象征孤独与脆弱。
- 破巢:暗示失落与悲伤。
- 孤梧:代表孤独的环境。
- 汉光:代表历史的辉煌。
- 梁武须:象征伟大与气度。
- 楠瘤:代表质朴与生活的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病鹤”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快乐 C. 繁荣
-
诗人想要捋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须? A. 唐太宗 B. 梁武帝 C. 汉昭帝
-
诗中“楠瘤作樽石作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简单 C. 忧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孤独和对历史的思考,但李白的风格更加豪放。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更加细腻,展现了不同的孤独感受。
参考资料:
- 皮日休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文化与历史背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