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垂老贫弥甚,虚教遇太平。
灶闲无马穴,釜冷有鱼生。
妾病常停织,儿饥屡辍耕。
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
白话文翻译:
年岁渐老,贫困愈加严重,只能空想遇到太平盛世。灶台空闲,没有马匹可以喂养,锅中冷冷清清,没有鱼可煮。妻子常因生病而停下织布,儿子常因饥饿而中断耕作。痴呆的我唯有在这老年,仍未停止高歌的声音。
注释:
- 垂老:年老,指年纪大的状态。
- 贫弥甚:贫困的情况愈加严重。
- 虚教:空想或期望。
- 太平:指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的状态。
- 灶闲:灶台空闲,表示没有做饭的能力或需要。
- 马穴:马的住处,这里意指没有马匹可养。
- 釜冷:锅子冷,表示没有食物在烹煮。
- 妾病:指妻子生病。
- 停织:停止织布。
- 儿饥:儿子饥饿。
- 辍耕:停止耕作。
- 痴顽:愚钝、痴呆。
- 浩歌声:高亢的歌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醉翁,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经历了国家的沦陷与统治,作品多以爱国、怀才不遇及晚年困苦为主题。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通过个人遭遇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戏作贫诗二首》是陆游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在贫困中的无奈与哀愁。此时的他已年近八十,身世沉浮,经历了多次战乱与政治变动,生活困顿,内心渴望太平的生活,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诗中充满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日常生活细节描绘出诗人晚年的困苦和无奈。诗的开头以“垂老贫弥甚”直入主题,诗人用极简明的语言交代了自己的困境,表现出了一种深刻的自嘲和无奈。在描写生活的琐碎时,诗人用“灶闲无马穴,釜冷有鱼生”来形象化地展现了家庭的贫困与窘迫。灶台的闲置和锅子的冷清,反映了家庭生活的无奈与失落。
接着,诗人描绘了家庭成员的困境:妻子因病停止织布,儿子因饥饿停止耕作,显示出家庭经济的困境对每个成员的影响。在这里,家庭的困苦与个人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最后一句“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则是全诗的转折与升华。尽管生活困苦,诗人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歌声,展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与乐观的态度。陆游以此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不挠的精神,虽然身处逆境,仍要高歌。
整首诗在简洁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既有对生活困境的直面,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陆游作为一位诗人和历史见证者的深邃与厚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老贫弥甚:说明诗人年纪大了,生活贫困更加严重。
- 虚教遇太平: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渴望与无奈,暗示现实的压迫。
- 灶闲无马穴: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家庭的困境,灶台空闲、没有马可喂养,突出生活的窘迫。
- 釜冷有鱼生:锅中没有食物,生活拮据。
- 妾病常停织:妻子生病,家庭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
- 儿饥屡辍耕:儿子饥饿,无法持续耕作,反映出家庭的贫困循环。
- 痴顽惟此老:自己年老而痴呆,感叹生活的苦涩。
- 未废浩歌声:尽管生活艰难,仍然保有高歌的热情,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灶闲无马穴,釜冷有鱼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描述家庭琐事赋予它们情感,增加了诗的生活气息。
- 象征:贫穷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求,歌声则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述个人的贫困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展现了诗人坚韧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灶:象征家庭生活的基础与温暖,代表着家庭的日常。
- 马:象征经济能力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 鱼:代表生活的富足与希望。
- 织:象征着家庭的生产与生活的稳定。
- 歌声: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灶闲无马穴”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家庭生活的富裕
B. 家庭生活的困窘
C. 家庭生活的忙碌
D. 家庭生活的单调 -
诗中“痴顽惟此老,未废浩歌声”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对生活的绝望
B. 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
C. 对家庭的抱怨
D. 对社会的不满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与陆游的作品均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困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陆游则在个人困厄中展现出一种坚韧与乐观的精神。
参考资料:
- 《陆游评传》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陆游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