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
时间: 2025-01-19 19:53: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
作者:冯延巳 〔唐代〕
独立阶前星又月,
帘栊偏皎洁。
霜树尽空枝,
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彻,
凝恨何曾歇,
凭阑干欲折。
两条玉箸为君垂,
此宵情,
谁共说?
白话文翻译:
在楼前独自站立,星星和月亮交相辉映,
帘子透出清冷的洁白。
霜打的树木光秃秃的,只剩下空枝,
心中愁苦如同那丁香的结。
夜深了,寒意却无法彻底消散,
凝聚的怨恨何时才能消解,
我倚着栏杆,恨不能将它折断。
两根玉箸为你垂下,
今夜的情感,
又有谁可以倾诉?
注释:
字词注释:
- 独立:单独站立。
- 阶前:指台阶之前。
- 星又月:星星和月亮。
- 帘栊:窗帘。
- 霜树:被霜打的树木。
- 肠断丁香结:用以形容心中的愁苦。
- 凝恨:怨恨凝聚。
- 凭阑干:倚靠着栏杆。
- 玉箸:精美的筷子,比喻情意。
典故解析:
“肠断丁香结”暗指古人对丁香的情感寄托,丁香在古诗词中常常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延巳,唐代词人,字公辅,号清江,晚唐著名的词人之一,擅长写词,尤其是描绘柔情和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的情感、自然的美景,具有浪漫的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唐代,正值士人多有情感寄托之时,词中透出一种独立、孤寂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所感受到的思念与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开篇“独立阶前星又月”,展现了词人孤独的身影与夜空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星月的清辉照亮了他的思绪,然而内心的孤寂却愈发显得深沉。
“帘栊偏皎洁”,这里的帘子透出的光亮,似乎是在映衬词人的孤独,映出他内心的清冷与空虚。接着“霜树尽空枝”,不仅描绘了秋冬的萧瑟,更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凋零与无奈。
“肠断丁香结”则是对思念之苦的直白表达,丁香结是古诗中的常用意象,常寄托着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整首词在寒夜中凝聚的怨恨与思念,透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
最后的“两条玉箸为君垂”,则是对所思之人的默默期待与牵挂,显示了词人对情感的深厚与无奈。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孤独、思念与情感的复杂交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立阶前星又月: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夜空的星月与独立的身影形成对比。
- 帘栊偏皎洁:窗帘的洁白透出一种冷清的美感,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 霜树尽空枝:秋冬时节,树木凋零,象征着失去与空虚。
- 肠断丁香结:形象地表达了因思念而心痛的感受。
- 夜深寒不彻:夜深寒冷,心中的怨恨与思念无法消散。
- 凝恨何曾歇:怨恨与思念交织,始终无法平息。
- 凭阑干欲折:倚着栏杆,欲将愁苦折断,体现出无奈与绝望。
- 两条玉箸为君垂:用玉箸象征对情人的牵挂,表达了深情的期待。
- 此宵情,谁共说?:最终的疑问,体现了孤独与无聊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丁香结”,生动形象。
- 对仗:如“星又月”与“霜树尽空枝”,形成强烈的对比。
- 拟人:将情感凝聚为一种有生命的存在,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夜晚的孤独景象和内心的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一种细腻而感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月:象征希望与美好,反映内心的渴望。
- 霜树:象征凋零与孤寂,映衬内心的失落。
- 丁香结:代表思念的痛苦,情感的寄托。
- 玉箸:象征着对爱人的牵挂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肠断丁香结”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思念
C. 忧愁
D. 平静 -
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A. 通过描绘星月
B. 通过描绘霜树
C. 通过描绘夜深寒
D. 以上都有 -
诗的最后一句“此宵情,谁共说?”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孤独的无奈
C. 对爱情的失望
D. 对友谊的渴望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更漏子》
诗词对比:
冯延巳的《醉花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深刻描绘,前者通过夜景和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后者则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的愁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均为中国古代词坛的瑰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冯延巳相关研究论文及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