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袁侍郎二首》

时间: 2025-01-19 18:55:09

遗诰兼新讣,同时至荜门。

龙髯先帝远,鲐背几公存。

方恨三旌晚,俄惊一鉴昏。

潸然关世道,不是哭私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袁侍郎二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遗诰兼新讣,同时至荜门。
龙髯先帝远,鲐背几公存。
方恨三旌晚,俄惊一鉴昏。
潸然关世道,不是哭私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已故袁侍郎的哀悼。遗诏和新讣同时送到我的家门,令人感到悲痛。龙髯的先帝已经远去,鲐背的几位公卿还存活着。我本恨三面旌旗的悼念来得太晚,没想到却突然惊觉镜子里已然昏暗。潸然泪下,感叹世道艰难,这并不是单纯的为私人恩情而哭泣。

注释:

  • 遗诰:遗留下来的诏书,指死者留下的遗言。
  • 新讣:新近的讣告,表示死者的消息。
  • 荜门:一种简陋的门,这里指诗人的家。
  • 龙髯:指皇帝,象征着先帝。
  • 鲐背:形容年老体弱的人,这里指几位公卿。
  • 三旌:指三面丧旗,表示哀悼。
  • 一鉴昏:指镜子里反射的暗淡情景,象征着死亡的来临。
  • 潸然:形容流泪的样子,表示悲伤。

典故解析:

“龙髯”与“鲐背”均是用来比喻权贵与老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三旌晚”则暗示了对先帝的追悼,表现出对历史的惋惜和对生者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感受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豪放,常常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深邃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挽袁侍郎二首》是刘克庄为悼念袁侍郎所作,反映了他对袁侍郎的敬仰与哀痛,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生死无常和人情冷暖。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袁侍郎的悼念之情。诗的开头以“遗诰兼新讣”引入,突显了时间的紧迫感和事件的突发性。通过对比“龙髯”与“鲐背”,诗人展现出对生死的深刻思考,暗示着权力与生命的脆弱。接着提到“三旌晚”,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惋惜与无奈,而“一鉴昏”则加深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最后一句“潸然关世道”更是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结合,传达出对世道艰难的深切感慨,表现出一种超越个人恩怨的广阔视野。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意味深长,情感真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遗诰兼新讣:遗诏与新讣同时送到,感到悲痛和震惊。
  • 同时至荜门:事件的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
  • 龙髯先帝远:先帝已去,象征着权力的消逝。
  • 鲐背几公存:年老的公卿仍在,表达人生的无常。
  • 方恨三旌晚:对哀悼的方式感到遗憾,表明对时间的无奈。
  • 俄惊一鉴昏:突然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临近。
  • 潸然关世道:流泪感叹世道艰难,不仅是为个人的情感而哭泣。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生者与死者,突显生命的脆弱。
  • 象征:旌旗与镜子象征着哀悼与生命的无常。
  • 抒情:全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死亡的沉痛思考,揭示了人事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刻关怀,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意象分析:

  • 遗诰:象征对已故之人的追忆与敬重。
  • 龙髯:代表权势与地位的消逝。
  • 鲐背:象征了年长者的无奈与历史的延续。
  • 三旌:哀悼的象征,代表对逝者的怀念。
  • 一鉴: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不可抗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髯”指代的是?

    • A. 先帝
    • B. 袁侍郎
    • C. 诗人本人
  2. “潸然关世道”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个人恩情
    • B. 社会现状
    • C. 生命无常
  3. 诗人对“三旌晚”的情感是?

    • A. 欣喜
    • B. 遗憾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对比《挽袁侍郎二首》与杜甫的《哀江头》,两者都表达了对已故之人的追忆,但刘克庄更加注重历史的沉思与社会的关怀,而杜甫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