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元礼挽章》
时间: 2025-01-04 12:17:13意思解释
牟元礼挽章
原文展示:
泪注琼瑰事可伤,白衣回首白云乡。
两三遗册新诗在,四十余年素业荒。
学海骤乾千顷浪,儒林旧剪一枝芳。
风流未寄三题草,光焰谁家万丈长。
不作人间金榜客,应为天上玉楼章。
诙谐未见车公品,锦绣应无李白肠。
幽鸟空啼疏竹径,青灯愁见旧梧堂。
就中有事空堪恨,谁问双亲两鬓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慨。诗人流下泪水,感伤琼瑰(美好的事物)的消逝,回首往事,仿佛看到那白云缭绕的故乡。曾留下的几本新诗在,然而四十多年来的努力几乎荒废。学海如同骤然干涸,知识的艰辛与前景的渺茫让人感到无奈。那些未能寄托的风流之情,光辉的成就又有谁能长久?诗人不愿做世间的金榜题名者,而愿为天上的玉楼之章。诙谐的才华未能得到公平的评价,李白的豪情又何曾得到满足。幽鸟在竹林中空啼,青灯下独自思念旧时的梧桐。内心的苦闷无处诉说,谁又在乎双亲的白发苍苍?
注释:
- 琼瑰:指美好的事物,常用来形容珍贵的诗词。
- 白衣:象征清白无邪或隐士生活。
- 学海骤乾:学问的海洋突然干涸,形容知识的缺乏或失落。
- 儒林:指儒家学者的聚集地,象征文化和学术的传承。
- 金榜客:指在科举中取得名次的人,形容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 玉楼章:比喻高洁的诗歌,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 双鬓霜:指双亲的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亲情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生卒年不详),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为冯时行悼念朋友牟元礼所作,表达对友人离世的悲痛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中蕴含了他对自身学业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牟元礼挽章》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悼亡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泪注琼瑰”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接着,诗人回顾往昔,表达了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遗憾与无奈。四十余年的努力与追求在时间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学问的追求如同一片干涸的海洋,令人感到无比失落。
诗中不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幽鸟”、“青灯”、“疏竹”等,传达出诗人孤独的心境与对往昔的追忆。诗人不仅在追忆中感慨,也在自省中反思自己的选择与人生轨迹。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双亲的深切关心,突显了亲情的脆弱与珍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泪注琼瑰事可伤:泪水洒在珍贵的诗歌上,令人心痛。
- 白衣回首白云乡:身着素衣的我回望白云飘渺的故乡。
- 两三遗册新诗在:留下的几本新诗仍在手中。
- 四十余年素业荒:四十多年的努力几乎荒废,感到无奈。
- 学海骤乾千顷浪:知识的海洋骤然干涸,困惑与无奈交织。
- 儒林旧剪一枝芳:儒家文化的芬芳只剩一枝,感慨文化的衰退。
- 风流未寄三题草:未能将风流才情寄托于诗文。
- 光焰谁家万丈长:光辉的成就又有谁能恒久呢?
- 不作人间金榜客:我不愿做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 应为天上玉楼章:愿为高洁的诗章,追求理想。
- 诙谐未见车公品:诙谐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
- 锦绣应无李白肠:锦绣文章也未必能涵盖李白的豪情。
- 幽鸟空啼疏竹径:孤鸟在竹径空啼,显得格外凄凉。
- 青灯愁见旧梧堂:青灯下独自思念旧日的梧桐。
- 就中有事空堪恨:内心的苦闷令人无可奈何。
- 谁问双亲两鬓霜:谁又在乎双亲的白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干涸的学海,形象生动。
- 拟人:将鸟的啼叫赋予情感,增强孤独感。
- 对仗:如“风流未寄三题草,光焰谁家万丈长”,增强了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借助对友人的悼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学问和亲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瑰:象征美好的诗歌与才华。
- 白衣:象征清白与无邪,隐士的生活。
- 幽鸟:象征孤独与哀愁。
- 青灯:象征思考与孤独的夜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琼瑰”指的是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珍贵的器物
- C. 风景名胜
- D. 书籍
-
“白衣回首”中的“白衣”象征什么?
- A. 高贵
- B. 清白
- C. 忧伤
- D. 贫困
-
诗人不愿成为哪种人?
- A. 诗人
- B. 金榜客
- C. 隐士
- D. 学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与亲人的思念。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冯时行与李白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冯时行更多是对内心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悼念,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豪情与自由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诗歌传统与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冯时行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