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俗》

时间: 2025-01-01 13:15:54

蚩蚩之氓不自觉,顾笑吾曹安淡薄。

携女数千行问法,腰钱钜万仍骑鹤。

岂知此事不两得,刍豢何可参毒药?

野狐出林作百态,击下髑髅渠自怍。

老氏五千本清静,杨雄太玄惟寂寞。

但能於此尊所闻,万卷丹经尽糟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悯俗
作者:陆游

蚩蚩之氓不自觉,
顾笑吾曹安淡薄。
携女数千行问法,
腰钱钜万仍骑鹤。
岂知此事不两得,
刍豢何可参毒药?
野狐出林作百态,
击下髑髅渠自怍。
老氏五千本清静,
杨雄太玄惟寂寞。
但能於此尊所闻,
万卷丹经尽糟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世俗的感慨与批判。诗人以“蚩蚩之氓”开头,形容那些愚昧无知的人对世俗的麻木不仁,嘲笑我们这些追求淡泊的人。即使携女数千去问法,腰间挂着巨额财富,依然骑着仙鹤,似乎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但他们根本不知道事情并不能两全。草木与牲畜的食物,怎能与毒药相提并论?野狐走出森林,假装多样的姿态,却只因打倒了骷髅而感到羞愧。老子所写的《道德经》清静无为,杨雄的《太玄经》也只是空寂无聊。最终,我只愿尊重我所听到的真理,万卷丹经中所藏的不过是些糟粕。

注释

  • 蚩蚩:指愚笨、愚昧的人。
  • :指平民百姓,此处指无知的百姓。
  • 淡薄:指淡泊名利,心境平和。
  • 携女数千:形容携带众多女子,可能是指追求享乐的人。
  • 钜万:巨额的金钱。
  • 骑鹤:古代传说中的不老之人,指追求长生不老。
  • 刍豢:指草木和牲畜的食物。
  • 百态:多种姿态。
  • 老氏:指老子,写《道德经》。
  • 杨雄:汉代文学家,著有《太玄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复兴和个人的理想,作品广泛,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悯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之际。诗人通过对世俗的批判,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悯俗》是陆游对世俗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不仅包含对愚昧无知者的观察,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他通过对比,用“蚩蚩之氓”与“吾曹”相对,揭示出世俗人的愚昧与淡泊志向的冲突。诗人用极具讽刺意味的语言,展示了那些追求名利与享乐者的虚妄,强调了对内心宁静与真实的追求。后半部分提到的老子与杨雄,更是通过对比强调了追求精神世界的空虚与无聊,反映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提及无知的百姓对生活的无觉察,形成讽刺效果。
    • 第二句通过对“淡薄”的自我肯定,体现了诗人的自省与自嘲。
    • 中间几句通过夸张的描绘,展现了追求物质财富的无意义。
    • 最后两句点明了对传统哲学的尊重和对空虚的反思,既是对世俗的抨击,也是对精神追求的呼唤。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讽刺意味。
    • “骑鹤”作为意象,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又显得虚幻。
  • 主题思想

    • 该诗强调了对世俗生活的批判,提倡内心的宁静与理想追求,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蚩蚩之氓:象征愚昧无知的人群。
  • 骑鹤:追求长生、理想的象征。
  • 野狐:暗指伪装者和虚荣者。
  • 老氏与杨雄:古代哲人的象征,代表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蚩蚩之氓”指的是: A. 有知识的人
    B. 愚昧无知的人
    C. 追求理想的人

  2. 诗中提到的“骑鹤”象征着: A. 追求物质财富
    B. 追求长生不老
    C. 追求名利

  3. 诗人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乐观
    B. 失望与批判
    C.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陆游与李白在对世俗的态度上有明显差异,陆游更多地关注现实与内心,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豪放。陆游的《悯俗》与李白的《将进酒》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更具批判性,后者则充满了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