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呈韩子苍待制》
时间: 2025-01-19 20:12: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抚州呈韩子苍待制
一时翰墨颇横流,谁以斯文坐镇浮。 后学不虚称吏部,此生曾是识荆州。 相逢未改旧青眼,自笑无成今白头。 闻道少林新得髓,离言语次许参不。
白话文翻译
在那个时代,文学艺术颇为繁荣,但谁能用这文雅来稳定浮躁的社会呢? 我这个后学之辈不敢虚称自己为吏部官员,但此生曾有幸认识像荆州这样的大人物。 我们相逢时,你对我依旧保持着旧日的友好态度,而我却自嘲自己一事无成,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听说少林寺最近有了新的领悟,不知在言语之外,我是否有机会参悟其中奥妙。
注释
- 翰墨:指文学艺术。
- 横流:比喻文学艺术的繁荣。
- 斯文:指文雅、文化。
- 坐镇浮:稳定浮躁的社会。
- 吏部:古代官制中的一个部门,这里指官员。
- 识荆州:指认识重要人物,典出《世说新语》。
- 青眼:指对人友好的态度。
- 白头:指年老。
- 少林新得髓:指少林寺有了新的领悟。
- 离言语次:超越言语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1084-1166),字子固,号梅山,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抚州时写给韩子苍的,韩子苍是当时的待制,即皇帝的侍从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几对当时文学艺术繁荣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少林寺新领悟的向往,希望能在言语之外有所参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学艺术繁荣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浮躁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嘲。诗中“一时翰墨颇横流”一句,既展现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也隐含了对这种繁荣背后浮躁的批判。“后学不虚称吏部,此生曾是识荆州”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的谦逊和对重要人物的敬仰。最后两句“闻道少林新得髓,离言语次许参不”则体现了作者对超越言语境界的向往,希望能在少林寺的新领悟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时翰墨颇横流:描述文学艺术的繁荣,但“横流”暗示了这种繁荣背后的浮躁。
- 谁以斯文坐镇浮:提出问题,谁能用文雅来稳定浮躁的社会。
- 后学不虚称吏部:谦逊地表示自己不敢自称吏部官员。
- 此生曾是识荆州:表达对重要人物的敬仰。
- 相逢未改旧青眼:感谢对方对自己的友好态度。
- 自笑无成今白头:自嘲自己一事无成,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 闻道少林新得髓:听说少林寺有了新的领悟。
- 离言语次许参不:希望能在言语之外有所参悟。
修辞手法:
- 比喻:“翰墨横流”比喻文学艺术的繁荣。
- 典故:“识荆州”典出《世说新语》,表达对重要人物的敬仰。
- 对仗:“青眼”与“白头”形成对比,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文学艺术繁荣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浮躁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未能有所成就的自嘲。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超越言语境界的向往,希望能在少林寺的新领悟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翰墨:文学艺术的象征。
- 横流:繁荣但浮躁的象征。
- 青眼:友好的态度。
- 白头:年老的象征。
- 少林新得髓:新的领悟和超越言语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识荆州”典出何处? A. 《史记》 B. 《世说新语》 C. 《资治通鉴》 D. 《汉书》
-
诗中“青眼”指的是什么? A. 友好的态度 B. 敌对的态度 C. 冷漠的态度 D. 嫉妒的态度
-
诗中“少林新得髓”指的是什么? A. 少林寺的新建筑 B. 少林寺的新武术 C. 少林寺的新领悟 D. 少林寺的新僧人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曾几《抚州呈韩子苍待制》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但曾几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繁荣的感慨和对超越言语境界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几的多首诗作,对宋诗有深入的解读。
- 《世说新语》:了解“识荆州”典故的出处和背景。
- 《少林寺志》:了解少林寺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