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东坡十一绝 其四 王十朋 〔宋代〕 世重元之重竹楼,雪堂名更重黄州。 西山草木尤光彩,一一曾经杖屦游。
白话文翻译:
世人重视元之的竹楼,雪堂的名声更加使黄州显赫。 西山的草木也因此显得格外光彩,每一处都曾留下我杖屦的足迹。
注释:
- 元之:指王元之,宋代文学家,以其竹楼著称。
- 雪堂:指苏轼在黄州所建的雪堂,是苏轼的隐居之地。
- 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轼曾在此地任职。
- 西山:指黄州附近的西山。
- 杖屦:指行走,此处指游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宋代文学家,与苏轼有交往,其诗作多反映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此诗作于游览苏轼在黄州的遗迹时,表达了对苏轼及其遗迹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十朋游览黄州时,对苏轼的遗迹和当地风光的感慨,体现了对苏轼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元之竹楼和苏轼雪堂的提及,展现了黄州的文化底蕴。诗中“西山草木尤光彩”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隐喻了文化的光辉。最后“一一曾经杖屦游”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地方的深情访问,以及对苏轼文化的深刻体验和传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世重元之重竹楼”,点明了元之竹楼在世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 次句“雪堂名更重黄州”,进一步强调了苏轼雪堂对黄州文化的影响。
- 第三句“西山草木尤光彩”,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象征了文化的光彩。
- 末句“一一曾经杖屦游”,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地方的亲自访问和深刻体验。
修辞手法:
- 象征:通过“西山草木尤光彩”象征文化的光辉。
- 排比:通过“一一曾经杖屦游”强调了作者对每个地方的亲自体验。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元之竹楼和苏轼雪堂的提及,以及对西山草木的描绘,表达了对苏轼文化的敬仰和传承,以及对黄州文化的赞美。
意象分析:
- 竹楼、雪堂: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重要性。
- 西山草木:象征着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雪堂”是谁的隐居之地? A. 王十朋 B. 苏轼 C. 王元之 D. 黄州官员 答案:B
-
诗中的“西山草木尤光彩”象征了什么? A. 自然美景 B. 文化的光辉 C. 政治的繁荣 D. 经济的富裕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 王十朋的其他诗作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诗在表达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苏轼诗集》
- 《王十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