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时间: 2025-01-04 07:19:25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
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白话文翻译:

昨夜是谁在吴地吟唱?微风在山谷间回荡,摇动了空中的林木。
龙在水中惊恐得不敢安然入睡,猿猴的啼叫时而传来,回响在岩石下。
我在黄山的碧溪旁住宿,听着这些声音,不禁停下了松间的琴声。
早晨醒来,果然是沧洲的逸趣,酒醉后品尝酒和霜栗。
微醺之中,江海的声音更为响亮,客人的愁绪顿时在酒杯中消失。

注释:

  • 吴会吟:指的是江南一带的歌唱,可能是吴地的民谣。
  • 万壑:指众多山谷,形容风声在山间回荡。
  • 龙惊:龙象征着水中的生物,见到惊扰而不敢安卧。
  • 猿啸:猿猴的叫声,常常与山林的孤寂相伴。
  • 沧洲:指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表现诗人心境的恬淡。
  • 醍盘:醍醐是美酒,盘是盛酒的器具,表示饮酒的快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飘逸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白游历黄山时,正值夜晚,听到吴地吟唱,感受到自然的声音与酒的情趣,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李白在黄山夜宿时的感受。开头的“昨夜谁为吴会吟”引入了一个神秘的夜晚,诗人被吴地的吟唱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中。接着,诗中提到“风生万壑振空林”,让人感受到自然风光的壮丽与生机。在“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中,诗人用龙和猿的反应来传达自然界的灵动与生气,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响应这首歌谣。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从外界的声音转向内心的感受,在“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中,诗人放下了琴声,选择去倾听自然的韵律,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淡泊与顺应。最后几句则是对人生的感慨,诗人醉酒后享受美食,酒醉中放声高歌,忘却了愁苦,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享受,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李白那种洒脱不羁的个性,和他在自然与人生交织的瞬间所产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昨夜谁为吴会吟:引入了夜晚的吟唱,营造出神秘气氛。
    2. 风生万壑振空林:描绘自然环境,生动形象,感受到风的力量。
    3.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用动物的反应来反映山林的声音,生动而形象。
    4. 我宿黄山碧溪月:描绘诗人夜宿黄山的情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听之却罢松间琴:表现诗人对自然声音的倾听,放下琴声,心无旁骛。
    6. 朝来果是沧洲逸:清晨的感受,体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7. 酤酒醍盘饭霜栗:享受饮食的快乐,体现生活的洒脱。
    8. 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在微醉中,愁苦随酒消散,表现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风生万壑”将风比作生物,形象生动。
    2. 拟人:如“龙惊不敢水中卧”赋予龙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感。
    3. 对仗:如“酤酒醍盘饭霜栗”,结构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在自然美景中的畅快心情,以及他对生活的自由态度,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吴会吟:象征着文化与诗意,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象征着自由与灵动,形象化了自然的力量。
  • 龙与猿:分别代表水与山,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
  • 碧溪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产生一种超脱的境地。
  • 醍醐、霜栗: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享受,体现了对世俗的放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惊”指的是什么? A. 水中的生物
    B. 天上的飞鸟
    C. 山中的猛兽
    D. 地下的虫蚁

  2. “我宿黄山碧溪月”的意境是什么? A. 忧愁
    B. 宁静
    C. 动荡
    D. 冷漠

  3.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A. 排比
    B. 拟人
    C. 夸张
    D. 对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与洒脱的生活态度,而王维则更多展现出对自然的静谧与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网络资源:古诗文网、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