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04 09:4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程大昌 〔宋代〕
抗步碧潭弥弥,五畬青髻累累。何年乔木倚筇枝。搜寻同队者,追说钓游时。 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年周甲子又重书。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
白话文翻译:
我步履坚定地走向碧波荡漾的潭水,那里有五块田地,青色的发髻层层叠叠。不知何时,高大的树木依靠着我的拐杖。我在寻找曾经的伙伴,回忆我们钓鱼游玩的时光。
如今我昂首挺胸,自称是壮年男子,而过去我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岁月流转,六十年一轮回,又重新开始。怎能容忍自己隐藏衰老和丑陋,在清澈的池水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白发。
注释:
- 抗步:坚定地行走。
- 碧潭弥弥:碧波荡漾的潭水。
- 五畬:五块田地。
- 青髻累累:形容田地像层层叠叠的青色发髻。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筇枝:拐杖。
- 搜寻同队者:寻找曾经的伙伴。
- 钓游时:钓鱼游玩的时光。
- 昂藏:昂首挺胸的样子。
- 襁褓婴儿:襁褓中的婴儿。
- 年周甲子:六十年一轮回。
- 重书:重新开始。
- 藏老丑:隐藏衰老和丑陋。
- 照白有清池:在清澈的池水中看到自己的白发。
诗词背景:
程大昌是宋代诗人,其生平资料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临江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自我形象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潭水、田地、树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中的“抗步碧潭弥弥,五畬青髻累累”描绘了诗人坚定地走向潭水,看到田地如层层叠叠的青色发髻,形象生动。接着,诗人通过“何年乔木倚筇枝”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寻找曾经的伙伴,追忆钓鱼游玩的时光。
后两句“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年周甲子又重书”则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反思,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如今的壮年男子,岁月流转,六十年一轮回,又重新开始。最后一句“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则表达了诗人不愿隐藏衰老和丑陋,在清澈的池水中看到自己的白发,坦然面对岁月的痕迹。
诗词解析:
- 首句“抗步碧潭弥弥”:诗人以坚定地行走的姿态走向碧波荡漾的潭水,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 次句“五畬青髻累累”:用田地如层层叠叠的青色发髻来形容,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 第三句“何年乔木倚筇枝”:通过高大的树木依靠着拐杖,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
- 第四句“搜寻同队者,追说钓游时”:寻找曾经的伙伴,追忆钓鱼游玩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第五句“今日昂藏称壮子”:诗人以昂首挺胸的姿态自称是壮年男子,表现出自信和自豪。
- 第六句“向来襁褓婴儿”:回顾过去,诗人曾是襁褓中的婴儿,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七句“年周甲子又重书”:六十年一轮回,又重新开始,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 末句“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诗人不愿隐藏衰老和丑陋,在清澈的池水中看到自己的白发,坦然面对岁月的痕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五畬青髻累累”将田地比喻为层层叠叠的青色发髻,形象生动。
- 对比:如“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通过现在的壮年和过去的婴儿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何年乔木倚筇枝”将树木拟人化,表达对过去的回忆。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自我形象的反思。诗人坦然面对岁月的痕迹,不愿隐藏衰老和丑陋,展现出一种从容和自信的态度。
意象分析:
- 碧潭:象征着宁静和深远,是诗人行走的目的地。
- 五畬青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田地的景象,富有画面感。
- 乔木:象征着过去的回忆,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清池:象征着自我反思和坦然面对,是诗人看到自己白发的地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五畬青髻累累”形容的是什么? A. 田地 B. 山峰 C. 发髻 D. 树木
-
诗中的“年周甲子又重书”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六十年一轮回 B. 重新开始 C. 重新书写 D. 重新计算
-
诗中的“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隐藏衰老和丑陋 B. 坦然面对衰老和丑陋 C. 逃避衰老和丑陋 D. 美化衰老和丑陋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感慨。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程大昌的诗作。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