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憩南阳旅馆》
时间: 2025-01-01 15:49: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憩南阳旅馆
作者: 刘希夷 〔唐代〕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
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
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
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
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
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白话文翻译:
旅馆究竟是什么时候废弃的呢?今天的旅行者正好经过这里。
路途尽头,路人不禁自我哭泣;春天到了,鸟儿却在歌唱。
行走在路上,结识的新朋友少之又少,荒芜的田地和古老的小径却越来越多。
池塘的竹子覆盖了丹色的山谷,坟茔的树木环绕在清澈的水波旁。
阳光照射下,蓬草的阴影摇曳,微风轻拂,田野的气息和缓。
心中的伤感无法离去,回首望去,怨恨又能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旅馆:指旅人住宿的地方。
- 征夫:指行走在路上的人。
- 途穷:指道路尽头。
- 人自哭:人们因困苦自发地哭泣。
- 行路新知:行路上结交的新朋友。
- 池篁:池塘的竹子。
- 丹谷:指颜色鲜艳的山谷。
- 坟树:坟墓旁的树木。
- 清波:清澈的波浪。
- 蓬阴:指蓬草的阴影。
- 野气:自然的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春至鸟还歌”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希夷,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对荒凉旅馆的感慨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一角的孤独与思索。
诗歌鉴赏:
《晚憩南阳旅馆》是一首描绘旅途中孤独与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废弃旅馆的描绘,传递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开头便直接提出“旅馆何年废”,引导读者思考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征夫此日过”则将诗人与过客的关系拉近,仿佛在诉说着共同的旅途与命运。
随着春天的到来,鸟儿的歌唱与路人的哭泣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人们在自然变化中的不同情感。诗人通过“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感慨人生道路上的孤独与寂寞,结识的朋友越来越少,反而是历经风雨的旧路与荒田愈加明显。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池塘、竹子、坟树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阳光下的“蓬阴转”,微风中的“野气和”,使得整首诗在沉重的情感中流露出一丝温暖与和谐。
最后一句“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无力,回首往事,怨恨又能改变什么呢?深刻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孤独,使这首诗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馆何年废”:提出问题,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征夫此日过”:强调旅人的孤独与行走的艰辛。
- “途穷人自哭”:描绘人在旅途尽头的无奈与悲伤。
- “春至鸟还歌”: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形成对比。
- “行路新知少”:表达结识朋友的难度,反映孤独感。
- “荒田古径多”:描绘荒芜的环境,衬托内心的孤寂。
- “池篁覆丹谷”:自然景象的描写,富有诗意。
- “坟树绕清波”:引发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 “日照蓬阴转”:描绘阳光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 “风微野气和”:自然的和谐,带来一丝安慰。
- “伤心不可去”:表达对伤感的无奈。
- “回首怨如何”:反思过去的情感,带有哲理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至鸟还歌”,春天与鸟儿的歌唱比喻生命的复苏。
- 对仗:如“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如“日照蓬阴转”,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旅行的孤独和人生的无常展开,借助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表达诗人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馆:象征人生的驿站,经历的过往。
- 春: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生命的轮回。
- 鸟:象征自由与快乐,反衬人的孤独。
- 荒田:象征失落与孤寂,反映社会的变化。
- 池篁: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旅馆何年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怀旧
B. 欢愉
C. 怨恨
D. 忧伤 -
“春至鸟还歌”中的“鸟”象征什么? A. 旅行
B. 自由与生命
C. 朋友
D. 孤独 -
诗的最后一句“回首怨如何”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无奈与沉思
C. 快乐
D. 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刘希夷的《晚憩南阳旅馆》更关注旅行中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白与王维:两位唐代诗人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