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了长江与大河,
横流数仞绝滹沱。
萧王麦饭曾仓卒,
回首中天感慨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长江与大河的景象,面对滹沱河的奔流,感慨万千。回想起萧王时代的急促与艰难,诗人对逝去的时光与历史的沉重感慨不已。
注释:
- 滹沱:指滹沱河,位于河北省,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 萧王: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曾为汉高祖刘邦出谋划策。
- 麦饭:指麦子做的饭,历史上常被用作食物的象征,暗指生活的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廷圭,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因其忠诚与勇气,成为后世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尤其在抵抗元朝统治时表现出无畏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民族危亡之际。文天祥在战乱中经历了家国破碎的痛苦,同时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中通过对滹沱河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滹沱河二首》以自然景观作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通过“过了长江与大河”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壮阔的景象,仿佛是在进行一次艰难的旅程。滹沱河的“横流数仞”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隐含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诗中提到的“萧王麦饭”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也体现了文天祥对历史的反思。回首往昔,诗人感叹中天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幻,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最后以“感慨多”结束,情感愈发浓烈,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文天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历史的回忆,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使诗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深邃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了长江与大河”:描绘行走于广阔河流之间的场景,象征着诗人面临的艰难旅程。
- “横流数仞绝滹沱”:滹沱河的急流象征着历史的奔腾与不可逆转,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萧王麦饭曾仓卒”:提及萧王时期的困苦生活,暗示历史的艰难与个人的困境交织。
- “回首中天感慨多”:诗人在回望往事时,感慨万千,表达了对历史的沉重思考与对未来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流与历史流逝进行比较,暗示时间的无情。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滹沱河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无尽的历史与人间的沧桑。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河流的描绘与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与对历史的沉痛感慨。诗人以个人的经历映照社会的变迁,展现了忠诚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大河:象征着浩瀚的历史与无尽的流逝。
- 滹沱河: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诗人的情感。
- 萧王麦饭:代表历史的艰难与个人的困境,是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萧王”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邦
B. 萧何
C. 曹操
D. 诸葛亮 -
“过了长江与大河”中的“大河”指的是哪个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滹沱河
D. 珠江 -
“回首中天感慨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 B. 萧何
- A. 黄河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感受。
- 杜甫《春望》:描绘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情感深沉。
诗词对比:
《滹沱河二首》 vs. 《春望》
这两首诗都通过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文天祥的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来反思历史,而杜甫则通过直白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国破家亡的悲痛,尽管手法不同,但都传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