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时间: 2024-12-29 16:37:54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孟浩然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白话文翻译:

在我十五岁那年,身穿彩衣在母亲面前欢笑。
因为孝顺和廉洁,我在每年贡品中获得了荣耀,
心中怀着橘子,向着秦川而去。
四周的人都推举我去参加考试,中郎许仲宣也在其中。
在江上泛舟告别,谁不仰望像神仙一样的人呢?


注释:

  • 彩衣年:指十五岁时,古代人们在成人礼时会身穿彩衣。
  • 承欢:承欢于母亲,表示孝顺。
  • 孝廉:指品德高尚、廉洁的人。
  • 岁贡:每年贡品,古时指向朝廷上交的贡品。
  • 怀橘:怀念故乡的橘子,象征思乡之情。
  • 秦川:指的是秦国的土地,象征远方的求学之路。
  • 文举:指在文科考试中被提名。
  • 中郎:古代对年轻士人的尊称。
  • 泛舟:在水面划船,象征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荪,襟江海,怀山岳,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了田园诗的高峰。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送友之际,表达了对朋友张参明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盼。在当时,科举制度盛行,许多人通过考试获得仕途,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是一首充满情感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十五岁时承欢于母亲的情景,表达了对家庭、故乡的深厚感情。开篇的“十五彩衣年”不仅描绘了青春的欢愉,也暗含了对母亲的孝顺与感恩。紧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因孝廉而获得的荣誉,显示出他在传统文化中对于品德的重视。

“怀橘向秦川”的意象富含深情,橘子作为故乡的象征,表达了对家乡的思恋和对未来的渴望。四周的朋友推举诗人参加文举,体现了他在文人圈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的美好。而最后的“泛舟江上别”则是对即将离别的感伤,仿佛在感叹人生如梦,谁不渴望如神仙般的自由与超脱。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描绘了诗人青春年少时的快乐与母亲的亲密关系。

  2. “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
    通过“孝廉”,突显了诗人对品德的追求;“怀橘”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3.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反映了诗人被大家推举的情景,显示出社会对他的认可。

  4. “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
    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仰望神仙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的追求比作“神仙”,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流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田园情怀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彩衣:象征青春和快乐,代表着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 母亲: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依靠。
  • 橘子:故乡的象征,表达了思乡的情感。
  • 江水: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流动,寄托着对未来的思考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承欢慈母前”指的是哪种情感?
    A. 亲情
    B. 友情
    C. 爱情
    答案:A

  2. “怀橘向秦川”中的“橘”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财富
    B. 友情
    C. 思乡
    答案:C

  3. 诗人通过哪些方式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A. 通过诗歌
    B. 通过信件
    C. 通过口头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送友人》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通过送别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思考,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孟浩然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和对家庭的眷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歌研究》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深入了解《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这首诗的内涵及背景,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