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沙送梁副端归京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奏书归阙下,祖帐出湘东。
满座他乡别,何年此会同。
藉芳怜岸草,闻笛怨江风。
且莫乘流去,心期在醉中。
白话文翻译:
奏书已经送回京城,祖宗的帐篷在湘东已然出发。
满座的人都在为他乡的别离而感伤,何时才能再聚在一起?
依靠着岸边的芳草,听着江风中传来的笛声,心中充满怨恨。
暂且不要顺流而去,我的心愿是在酒醉之中。
注释:
- 奏书:指上奏给皇帝的书信。
- 阙:指皇宫或京城。
- 祖帐:指祖宗的帐篷,暗指离家的游子。
- 藉芳:依靠芳香的草。
- 怨江风:对江风的怨恨,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 心期:内心的期望或愿望。
典故解析:
- 湘东:指湖南省东部地区,这里是诗人所处的地理背景。
- 江风: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诗中笛声与江风相结合,渲染出离别的愁苦。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宗武,号南华,生于扬州,后居长沙,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送别朋友梁副端返回京城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长沙送梁副端归京》是戴叔伦的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简单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愁苦。首句“奏书归阙下”点明了发信的目的,暗示着对故国的思念。接下来的“祖帐出湘东”则将离别的背景设定在湘东,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眷恋。全诗通过“满座他乡别”的描写,营造了一个离别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的无尽思念与期待。最后两句“且莫乘流去,心期在醉中”则是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渴望在酒中忘却离别的痛苦,体现出一种洒脱与不舍。整体而言,戴叔伦通过精炼的文字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奏书归阙下:表达了送别的正式性质,代表了对友人的尊重。
- 祖帐出湘东:提到家乡,表现出故土情怀。
- 满座他乡别: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满座的朋友都感到离别的悲伤。
- 何年此会同:感叹未来的重聚何时才能实现,充满惆怅。
- 藉芳怜岸草:借助自然景物,表现出对友人的怀念。
- 闻笛怨江风:笛声与江风结合,象征离别情绪的加深。
- 且莫乘流去:劝阻朋友不要急于离去,表现出作者的挽留之情。
- 心期在醉中:表达出对未来重聚的期望,醉中或许能忘却离别的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满座他乡别,何年此会同”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江风”、“笛声”等意象生动地传达了离别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展开,表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江风:象征离别,传达出忧伤与思念的情感。
- 笛声:代表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岸草:象征着友情的根基,生机勃勃又依依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奏书归阙下”中的“阙”指什么?
A. 皇宫 B. 山川 C. 河流 D. 城墙 -
诗中提到的“藉芳怜岸草”意在表达什么?
A. 依靠自然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离别的愤怒 D. 享受生活 -
“心期在醉中”表明了诗人对将来的什么期待?
A. 再次相遇 B. 生活富足 C. 不再离别 D. 朋友健康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别》李叔同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渲染了离别的悲伤,而戴叔伦则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选注》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