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时间: 2025-01-01 14:15: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
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
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
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
星郎复何意,出守五溪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人认为文教可以打通夷族的风俗,均匀分配火田是为了打破贫富差距。江水把巴字的水与夜郎的烟雾隔开,给人以沉重的感觉。秋天的毒瘴弥漫,阴暗的崖壁遮蔽了晨曦。道路艰难,使得日子在无尽的等待中消磨,身体的衰老并不由年齡的增长来决定。生命的意义何在?归心又怎能传达?星郎又有什么意图,守护在五溪之边。
注释:
- 夷俗:指外族的风俗习惯,表示对外族的理解和包容。
- 火田:指农业用地,火田的均输意在解决粮食问题。
- 巴字水:指巴蜀地区的水流。
- 夜郎烟:夜郎是古代部落,意指偏远之地的烟雾。
- 毒瘴:指有毒的湿气,通常与南方的气候有关。
- 阴崖:表示阴暗的悬崖,给人压抑的感觉。
- 星郎:指天上的星星,暗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40年-约812年),字景仁,号景山,山西人,唐代诗人。其诗风朴实自然,常以写景抒怀见长,是“中唐四杰”之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途经涪州时寄给王员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涪州地处偏远,给诗人带来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诗歌鉴赏:
戴叔伦的《渐至涪州先寄王员外使君纵》是一首情感真挚的作品。诗中透出对友人的思念与自身处境的无奈。开头两句“文教通夷俗,均输问火田”,表达了对外族文化的包容和对平衡社会经济的渴望,显示了诗人关心社会民生的情怀。而接下来的“江分巴字水,树入夜郎烟”,通过描绘江水与烟雾的景象,传达出一种遥远与孤独的情感。
“毒瘴含秋气,阴崖蔽曙天”两句,描绘了涪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的孤独与压抑。最后几句“将命宁知远,归心讵可传”,更是表露出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以及对归心似箭的无奈,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友谊、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文教通夷俗:意指教育可以打通不同民族的风俗。
- 均输问火田:希望能够均匀分配农田,以解决贫富差距。
- 江分巴字水:江水分隔了巴字的水流,暗示地理的遥远和隔离。
- 树入夜郎烟:树影在夜郎的烟雾中,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 毒瘴含秋气:秋天的毒瘴弥漫,表现出环境的恶劣。
- 阴崖蔽曙天:阴暗的悬崖遮蔽了晨光,象征着希望的遮挡。
- 路难空计日:道路艰难,时间在无尽的等待中消磨。
- 身老不由年:衰老并非由时间决定,而是经历的累积。
- 将命宁知远:生命的意义何在,远方的归属又如何?
- 归心讵可传:对归家的渴望难以传达。
- 星郎复何意:星辰在夜空中,诗人对未来的迷惑与思考。
- 出守五溪边:描述自己被派往五溪的无奈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环境描绘为毒瘴、阴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感受。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景象描绘,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友远行时的思念与孤独,揭示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归属的渴望。诗歌中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交织,形成了一幅深刻的情感画卷。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文教:象征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力量。
- 江水:代表地理的遥远与隔离感。
- 毒瘴:表达环境的恶劣,暗示生命的艰辛。
- 阴崖:象征着压抑与希望的缺失。
- 星郎:暗示孤独与思索,引发对未来的追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文教通夷俗”意指什么? A. 教育可以传播文化
B. 教育只适用于本民族
C. 教育与经济无关
D. 教育只在城市中传播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毒瘴含秋气”表达了对_____环境的感慨。
-
判断题: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是贯穿整首诗的主题。
(对/错)
答案:
- A
- 恶劣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戴叔伦的《渐至涪州》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我处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宣泄与对自由的向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