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晖上人独坐亭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
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涧泉。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
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
白话文翻译:
在这萧条的环境中,我静静坐在亭子里参禅。
月光透过萝卜,照在石头上,松风轻轻吹过涧水。
心灵空灵,长久处于定境,领悟到深邃的道理。
无论来去都没有踪迹,青山让我摆脱尘世的羁绊。
注释:
- 萧条:形容景色荒凉,心境寂寞。
- 兀坐:静静坐着。
- 参禅:进行禅修。
- 萝月:指萝卜的月光映照。
- 明盘石:月光照亮石头。
- 松风:松树的风。
- 落涧泉:流入山涧的泉水。
- 性空:指内心的空灵状态。
- 长入定:长时间处于定境。
- 自通玄:自己领悟到深奥的道理。
- 去住浑无迹:来去之间没有痕迹。
- 青山谢世缘:青山使我摆脱世俗的牵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道教与禅宗思想,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超脱。青山象征着清净和永恒。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戴叔伦,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反映自然与心灵的交融。
-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写于诗人隐居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晖上人独坐亭》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开篇的“萧条心境外”,描绘了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氛围,暗示诗人正处于一种心灵的沉静状态。接着“兀坐独参禅”,强调了诗人在静坐禅修中的专注,表现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涧泉”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意境,月光洒在石头上,松风轻拂着山涧的泉水,仿佛一切都在禅意的氛围中静止。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领悟到“性空长入定”的深奥道理,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两句“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则是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他在青山的陪伴下,找到了对世俗的超脱,表明了他对世间事物的淡漠,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心灵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禅修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在寂静的环境中,独自坐着修行。
- 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涧泉:月光照耀着石头,松风吹过山涧的泉水。
- 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内心空灵而长期处于定境,领悟到深邃的道理。
- 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来去之间没有痕迹,青山让我摆脱世俗的牵绊。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形成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通过“萝月”、“松风”等自然意象,传达出宁静与和谐的感觉。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
意象分析:
- 萝月:象征着宁静与柔和,暗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松风:象征着自然的清新与自在,代表着心灵的自由与舒畅。
- 青山:象征着永恒与超脱,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超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性空”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宁静
B. 物质的丰富
C. 感情的纠葛 -
诗中的“青山”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超脱与永恒
C. 繁华与热闹 -
“去住浑无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留恋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体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诗词对比:相比于王维的清新脱俗,戴叔伦的《晖上人独坐亭》更突出禅意和超脱,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戴叔伦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