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

时间: 2025-01-17 09:46:55

入夏才几日,新晴已不禁。

阑珊花晚景,掩映树初阴。

西照山河影,南风天地心。

物情殊可笑,团扇已騃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夏才几日,新晴已不禁。
阑珊花晚景,掩映树初阴。
西照山河影,南风天地心。
物情殊可笑,团扇已騃騃。

白话文翻译:

刚刚入夏几天,晴天的阳光已经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花儿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娇媚,树木的阴影刚刚开始显现。
西边的夕阳照射在山河上,南风拂过,心中感受到天地的气息。
世事真是可笑,连团扇都显得懒散无力。

注释:

  • 阑珊:形容花朵凋零的样子。
  • 掩映:指树木遮掩、映衬花景。
  • 騃騃:形容懒惰、无精打采的样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黎廷瑞,字君道,号宝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致与内心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夏,表现了对夏季气候变化的感受,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反映了黎廷瑞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初夏时节的景象与感受。开篇的“入夏才几日,新晴已不禁”直接指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燥热的感觉。接下来的“阑珊花晚景,掩映树初阴”则通过对花朵和树木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敏感。

从“西照山河影,南风天地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气息的深刻理解,夕阳的余晖和南风的轻拂,不仅描绘了景色,更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共鸣。最后一句“物情殊可笑,团扇已騃騃”则带有一丝调侃,既反映了对世事的无奈,也展现了人们在炎热中无所事事的慵懒之态。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初夏的美丽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入夏才几日,新晴已不禁”:入夏不久,天气已经热得让人受不住。
    • “阑珊花晚景,掩映树初阴”:花在晚霞中显得娇美,树木的阴影刚刚开始出现。
    • “西照山河影,南风天地心”:夕阳映照着山河,南风轻拂,心中感受到天地的气息。
    • “物情殊可笑,团扇已騃騃”:世间事物真是可笑,连团扇都显得懒散无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通过“团扇已騃騃”赋予无生命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中对称的结构,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描绘了初夏的景色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事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与美丽,反映出初夏的生机。
  • :象征着遮蔽与保护,提供了宁静的环境。
  • 西照: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日落的美好。
  • 南风:代表了自然的气息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阑珊”是指什么?

    • A. 明亮的
    • B. 逐渐凋零的
    • C. 繁茂的
    • D. 暗淡的
  2. “团扇已騃騃”中的“騃騃”形容什么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懒散无力
    • C. 兴奋激动
    • D. 忧伤悲凉
  3. 诗人通过何种方式表达了对初夏的感受?

    • A. 通过对话
    • B. 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
    • C. 通过叙述历史
    • D. 通过人物刻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比较黎廷瑞的《入夏》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但黎廷瑞更侧重于初夏的气息和人情,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分类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方法进行详细介绍。